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专栏
追本溯源 彰显价值
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追本溯源  彰显价值

——谈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育人价值的课堂教学实践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戴晓燕

(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

 

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是培养人的活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教学设计,并急切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往往忽略了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科教学过程的多元育人价值,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如果缺失了日常教学过程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缺失了课堂教学本身的突破,那么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停留于文本或话语层面。因此,语文课堂要关注生命成长,应从最根本的课堂教学入手,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并探究如何实现落实与转化。2013年,武进区教育局组建首批名教师工作室的时候,我结合研究实际,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育人价值的范例研究》,采用日常教学研究和课题专项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工作室的研究。

一、工作室研究专题的思考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常见的体裁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神话、童话、归类识字等,其蕴含的知识、精神、文化传承、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等对于学生的发展影响就是该文体的育人价值。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文本,把握不同内容独特的育人价值,并通过真实的教学活动,将其价值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核心学科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力。

1.研究专题的来源思考

一是从现实需求着眼。根据我们对20位语文老师进行听课和问卷调查,语文教学存在三大缺失现象:首先是缺失对不同文本独有价值的认识。对于不同文体内容、形式的特殊性不了解,无论是哪种文体,教师均采用感悟式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学生学习模糊化;其次是缺乏对年段特征的把握。同一类型的文章,出现在不同的年级,教者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能级差异,而是采用同一种方法,提出相同的要求,使得课文的学习重复、机械而没有螺旋式提升;第三是缺少生命价值意识。如何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实际需要尤其是不断变化和生成着的学生状态确定教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始终很忽视。

二是从改革需要着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人文性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要能正确把握每篇课文、每类文体其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能力训练提升点,要清晰地了解不同文体、不同阶段对学生工具性、人文性的要求是有区别,这样才不会拔高或降低,不会模糊教学,才真正会有适切儿童的语文课堂。

三是从发展需要着眼。彼得.圣洁说:若没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或愿景,每天忙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把这个观点引入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学科育人价值立场的认识引领,那么每天忙碌的日常教学很容易成为没有附着生命价值的零碎的事,教师就是“教书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每一堂的课都上得差不多,不同文体编排在小学教材中,其目的、其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都不去凸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能得到提升。

2.研究专题的范畴思考

工作室研究专题是在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引领下,立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梳理12册苏教版教材中各类常见文体,对其育人价值进行正确定位,并通过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各类文体落实育人价值的优秀课例,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主要研究从两大方面着手:

一是开展不同文体的课文育人价值的内涵研究。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有共性但有更多的区别,教师需要对文本类型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准确的把握度。而同一类文体不同的文章又有其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师需要在类文本的整体背景下解读所教的这一课内容独特的育人价值。针对常见文体每一类文体,我们主要从基础性价值(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意义性价值(精神内涵)、生命性价值(学生唯有在这种文体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经历、体验和能力的提升点)三方面去确立文本的育人价值。考虑到研究的精力和人员限制,我们没有对所有文章进行实践研究,而是在每一类文体中选择典型性的课文进行范例研究,在研究其共性价值的基础上,挖掘其独特性和差异性。从思维、审美、语言、意义等多个视角去解读,实现以典型范例促动整体语文教学。

二是开展育人价值在课堂中有效落实的途径研究。育人价值的挖掘只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在课堂实践中转化落实,实现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落实:变革教学设计。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观念,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成长,由原来的只关注教师的教、关注教材向关注学生、关注文本的价值落实转变。变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不同文体的育人价值有效落实在课堂中、探索不同文体价值转化为学生能力的方法,由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从关注“教师”转变为关注“学生”等。变革教学流程。不同文体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学环节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本课题在课堂中努力尝试研究,把最能体现育人价值、最能发展人的优秀课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每一类文体的教学基本流程。变革教学评价。落实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力促进的理念,切实变革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由以往用同一张评价表、同一把尺衡量不同课的单一的评价,努力实现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统一走向合适,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的课堂教学,不同的年段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工作室课堂教学的实践

在工作室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聘任特级教师邵兰芳为工作室导师,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室成员围绕研究内容,挖掘文本价值,扎根课堂,深入开展教学研讨。同时,充分利用成员分散全区各校的优势,开展主题专场研讨,每次研究围绕一类文体进行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提升等活动,在实践中推进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下面我以工作开展“写人叙事”教学专题中景物描写类文章研究来简要叙述工作室课堂实践的流程和方法。

1.整体把握,明确价值

写人类文章在苏教版教材中占了很大的篇幅,且类型众多,我们在研究中,对这些写人的文章进行了归类,并选择了其中比较特殊的、教师常常忽略的文章——含有景物描写的文章进行了细致地研究,这些景物描写直接或间接为人物、为文章主题服务,目前,在开展研究中,我们选择了《李时珍夜宿古寺》《少年王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一系列文章为范例,正确定位这类文章中景物类描写的基础性育人价值及发展性育人价值,积极探索其在课堂中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基础性育人价值:这类文体首先应关注其大主题的基础性价值,在知识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人物的相关故事;在能力方面,教材文本安排的都是名家名作,文辞优美,描写生动,是学生学写写人类文章的范文。这些文章,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夯实语言文字的功底,也可以通过迁移表达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体悟人物形象与文字表达之间的关联性,可以让学生习得多种写人的表达手法;其次写人类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文体的文章更凸显其人文性。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精神品质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发展性育人价值:此类文体还发掘文中景物的价值,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学会迁移表达。小学阶段的写人类文章中含有的景物大致有这样几种作用:渲染氛围,烘托心情。选择一定的景物,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借物喻人,深化形象。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一般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以景设境,衬托品格。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在写人叙事类文章中这种手法非常常见,有人衬托人,也有景衬托人的。串联全文,推动情节。有些景物描写能贯穿于整个文章的始末,并且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巧妙设计景物的特点,甚至让景物描写起到暗示情节变化、揭示文章意蕴的作用,使文章变得富有张力。借景抒情,情境交融。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2.策略得当,提升价值

茅盾先生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喜怒和活动。可见,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记叙文中恰如其分地描写景物,可以使人物和事件更加生动,更有真实感,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讲清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1)品读感悟。文字知冷暖。环境描写的文字一般来说都比较优美,教师应带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细读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下品读尝试:

一是品出语言的优美。写人类文章中的写景描写篇幅不长,语言精练,是一段段浓缩的精华,是学生品美文的一个个好例子。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有一段描写海棠花开旺盛的片段,读着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受作者文字功力的深厚,那喷花的飞泉这一比喻真是神来之笔。于是,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悟哪里写得好,怎么写的。这样的教学,不经关注了景物的美,更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兼顾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二是读懂意象的选择。写人类文章中的写景描写因为有特定的目标性,所以选择的描写对象是很有特点的。如《少年王冕》一文中的荷花,这个意象的选择很有特点。用荷花来喻人,一般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然而课文中主要是赞美王冕孝顺、勤奋、自强不息的品格的,乍一看,似乎这个景与人之间不是特别匹配。但细读文本,会读懂荷花是花中君子,而王冕在吴敬梓的眼里是一群读书人中的真正的君子,都是君子,因此意象选择很合理。

三是品读描写的内涵。写人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景的作用,哪怕这景只有一句话。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景物描写就一句话: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但就这一句话,却能起到渲染氛围烘托心情的作用。教学中,我紧扣这句话,让学生结合人物的生活历程、历史背景来展开讨论,深切感悟到景物的烘托作用。

2)适当练写。写人类文章中的写景描写,种类较多,学会应用,确实能让学生作文锦上添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不要过分拔高写的难度,教师要找准练笔的契机,创设仿写的支架,促使每位学生有所感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句式仿写。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作者的描写对象是海棠花,可以让学生看看海棠花的图片,找一找生活中相似的花用作者的句子来描写。学生经过观察思考,会发现写迎春花、梅花都可以运用此描写的方法。

二是巧搭支架。搭些支架就是不要完全放手给学生去独立写,在结合阅读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借物喻人是景物描写的经典用法,也是教师反复想让学生尝试的一种写法。在《少年王冕》一文中,用荷花喻王冕为真君子。在生活中,从一些植物身上确实能看到很多人具有的品质,如竹子的气节高尚,菊花的傲霜耐寒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搭些支架让,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植物,写一个具有相同品质的人,感受下借物喻人的妙处。

三是对比训练。人物在不同的心境下,感受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特征,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爱之链》一文中,作者开篇通过选择雪花等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乔依此时非常凄凉的心境。在这里我们可以安排这样的训练,同样写雪花,作者是这样写的目的是表达人物的凄凉。如果让你来写雪花,来表达一下你看到下雪的那种愉悦的心情,你会怎样写呢?这样的对比训练会让学生非常深刻,也使得训练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语文学习的文本,每一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在课前了解各类文体的区别,以及年段中不同的育人目标,在课堂中,针对差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感悟活动,这样才能能使语文学习活动精彩纷呈。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