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专栏
谈语文教学中的“言语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本文发表于核心期刊《语文建设》20134月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戴晓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安排了语言实践练习。纵观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言语实践练习,虽形式多样,但效果欠佳,总体呈现这样几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课堂中的练习设计缺乏针对性,在课堂中开放无序,有的开放也往往是一带而过,没有扎实的发挥训练的优势。

l   练习设计缺乏针对性。

“针对性”要至少考虑两方面的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首先,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后,再来设计相关的练习。切不可在练习设计中“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操练,更切不可为了体现设计的新颖,设计一些漫无边际的、根本与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的练习,或者根本在没有练习价值的地方练习,该练习的地方倒反而不练习。其次,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征需要认真考虑,如三年级的学生安排大段的写话练习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显然拔高了要求;然而三年级的学生还在把生字一个个按照部首、读音等步骤教过去,完全忽略其一二年级学习生字词的基础,这降低要求、重复练习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按照《课程标准》对各个年段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活动。

l   练习设计开放无度性。

好的练习设计能让文本的价值得到有效落实并进一步内化,然而,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拓展练习”、“开放活动设计”常常会无度。如《三亚落日》这么文辞优美的文章给上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三亚;《人类的“老师”》硬是不停地追问: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从而错过了应该学习的科学小品文的知识。又如,练习设计的答案不明确,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对,这也是无度的一个表现。因此,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三个坚持:课堂上坚持文本为最主要教学内容,坚持练习的设计为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而服务,坚持一课一练,练习内容有“核心”。

l   练习设计缺乏扎实性。

一项练习要取得效果,必须扎扎实实展开训练,不能在课堂中浮光掠影般地一带而过,要把“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作为训练的目标。做到扎实要注意三点:一是活动设计要有练习的价值。二是练习开展要有充分的时空。三是练完后要有合理有效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因此,教学过程中的“练习”不是机械的练习,不是脱离文本脱离课堂的练习,需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练习价值,合理安排练习,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巧妙的途径,丰富的形式,强调“人生”,立足“文本”,让工具性、人文性在练习中有机融合。

一、在重点处驻足停留

每一篇文本都有其多方面的育人价值,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语文老师去解读同一篇教材,都能读出其不同的价值。那么对于这么多价值,要学会结合学生实际、年段特征、《课程标准》去确定其核心价值。然后根据核心价值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那么要在怎样的“重点处”驻足呢?我认为一是能达成教学目标中最主要的目标的练习,二是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练习。

【案例:《鸟语》】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先请三个同学分句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三名学生分句读

师:发现了吗?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排比句。

师:排比句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停顿。

生:排比句朗读时一句比一句气势大。

师:那谁再来试试?

(指名两名学生读,齐读。利用课件让“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变成蓝色,而“勤劳、纪律、勇敢顽强”变成红色)

师:同学们,观察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生:蓝色部分写出了鸟的样子,红色部分写出了鸟的精神。

师:很会观察,但确切说蓝色部分写出了鸟的特点,红色部分写出了作者得到的启示。那下面我们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

师:作者利用排比的方式,写出了鸟类给我们的启示。句式整齐,内容合理,这样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记忆,试试,可不可以记在自己的脑子里。

学生练习背诵。

师出示填空: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试试?

两位学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填空,全班一起完成一遍。

出示图片:乌鸦反哺、鸬鹚捕鱼、海鸥搏击长空、啄木鸟为大树治病、大雁飞行整齐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完成迁移练习:

从(    )的鸬鹚那里,我明白了熟能生巧;从(     )的乌鸦那里,我明白了(     );从……

可以选择说一句或两句,组织学生交流。

在分散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三句。

“词句是文章的砖瓦”。这段话在《鸟语》一课中堪称经典,句式优美而富有哲理,因此教师把这一处作为课堂中浓墨重彩的训练点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句的表达特点——气势强,进行朗读的反复训练;接着告诉学生这样的句子值得留在脑海里,让学生记忆背诵;最后让学生比较句子中的几个词,发现句子构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学情,又运用一定的图片资源给学生提供写话的支架,降低难度,规范语言,达成了多元的教学目标,效果明显。这样层层深入、扎实有效的训练真正把语言实践落到了实处,教者深刻地挖掘了这组排比句中潜在的思想情感、表达特点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了对语言听说读写的训练,并遵循理解后表达的这一规律,教给学生表达技巧,激起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得到提升。

二、对关键点全课渗透

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抓住训练点、开放时空让学生写是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但对于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形式、这样的要求对学生要求过高。因此我们常见的低中年级言语实践的方式是让学生说,以提供支架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说一两句话或一小段话,从而让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但这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缺乏对语言特点的深刻感悟,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案例:《开天辟地》】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是对偶句。

师:你真了不起。连这个你都知道。那你具体说说怎么对呢?如轻对下面的重,这是一组反义词。

生:清和浊也是反义词。

生:升和沉也是反义词。

生:我补充,应该说是冉冉上升和慢慢下沉是相对的。

师:冉冉和慢慢是反义词吗?

生:不是,这是近义词。

师:不管是近义词还是反义词,像这些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近的句子就是对偶句。那么,刚刚我们学习的第二自然段可以变成一句话。

出示:凿开混沌,

      带来(    ),

      你的力量神勇无比!

师:谁来试试!

生:凿开混沌,

    带来( 光明 ),

    你的力量神勇无比!

师:自由读读35自然段,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习过程省略)

师:这三个段落,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你愿意来试试?

出示:头顶天,        天增高,

     脚(   ),      地(   ),

     你的形象(   )!你的信念从未放弃!

师:先说给同桌听听!

组织交流

生: 头顶天,                天增高,

     脚(踏地),             地(加厚),

     你的形象(顶天立地   )!你的信念从未放弃!

“对偶”这种句式,许多老师都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至于要让学生去发现其表达特点并尝试语言运用那不切合实际、且难度太大。然而,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却清晰地感受到了——儿童的创造性不可低估!教者整堂课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对偶创作诗歌,一方面把课文内容读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理解;另一方面很好地进行了对偶这种句式的运用训练,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这一特点,无需教师反复强调,在训练中学生感受到了“对偶”这种句式的整齐和有趣,兴趣盎然,精彩纷呈!而且,这种训练放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之后,一篇课文学完,就产生了一首诗歌,学生看着由他们自己创作出来的诗歌,个个激动万分,这样的全课渗透,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对偶”在诗歌中是最常用的手法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言语实践的快乐和有趣!

三、在范例处安排仿写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写挤进去,不但要挤进去,而且要挤得巧。语文教学一定要解决写得少的问题,让写占有一席之地。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具有独特的写作技巧的优秀之作。课堂上要把一些适合学生模仿的词句、段落挑选出来作为例子,在语文课上加强写的练习。一般来说,对于精彩段落、文章的空白处等教师都能抓住让学生开展练习,那么其实一些独特文体的谋篇布局、材料处理、表达方式等也需要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案例:《学会合作》】

师:这篇文章是演讲稿,属于议论文体,结构非常清晰,作者选取两个事例,围绕“合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仔细观察作者例举的两个事例,跟我们平常写的叙事类文章有何不同?

(提示:仔细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一般来说,叙事类的文章平常老师总要求我们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很清楚。这里的经过好像很简单。

师:那这里什么比较详细?

生:我发现事情的结果写得比较详细。

师:把两件事情的结果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安排?提示你们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来思考。

生:因为合作完美和谐了才能更说明合作要目标统一,要有协作精神。

师:你非常了不起!我们叙事都得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事情的哪部分内容更能突出主旨,那么就要重点写哪部分!

师:再去读读这两段话,同样写结果,表达的方式一样吗?

生默读课文

师:第一段语言特别优美,第二段则是写了旁人的反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段是对交响乐团的结果进行详细描写的。

师:是直接描写!

生:第二段是侧面描写。

师:生活中你有过合作成功的事例吗?选一个写下来,注意运用直接或侧面描写重点阐述结果,略写过程,然后事例写完后像作者那样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叙议结合。

(学生开始练习)

小学生在平常的习作中,接触最多的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而对于说明文、议论文因为教材中篇数较少、生活中也不长用到显得比较生疏。然而,小学教材中出现的说明文、议论文很多结构完整清晰、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这方面知识的缺失而安排针对性的训练。《学会合作》列举两个事例来阐述“合作”的话题,其非常明显的叙事特征是弱化了事情的过程、强调了事情结果的完美和谐。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知道同样写事,在不同的体裁中侧重点不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安排巩固训练,会让学生对这一全新的感知有个更为深刻地认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言语实践的有价值的训练点,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始终把“言语实践”放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实现课内得法、课外应用,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