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专栏
效率,在尊重中拔节
发布时间:2013-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戴晓燕

(本文发表于20129月《基础教育》)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课时量最多的一门学科,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本味。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林林总总,但最为普遍也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学无人化:教师在课堂上“见文不见人”,把具体文本的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或语文素养的发展的关注。教师的讲解占据了主要的上课时间,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状态和积极体验。一节课结束,学生似乎学会了许多,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真正学会。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感到,“无人化”的语文课堂急需要改革,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基于“儿童立场”。要把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学生的体验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学生,才能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尊重关系平等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实,学生对于“平等”这两个字是非常敏感而重视的,是向往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化的。而且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可能带给学生一些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所以,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要为学生的这种追求关系平等化而努力。

课堂上,教师要以共同成长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教师采用了对话推进教学,但往往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预设中,教师会一直追问,而对学生的答案几乎充耳不闻。一旦答到预设的答案,教师如释重负,这种对话是平等的。真正平等的对话意味着教师不应试图操纵对话,学生也不应看教师的眼色行事。而是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课外,教师要做到用细节体现尊重。要把学生的尊严、人格放在心上,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三思,关注细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上学期班级里转来一个学生,据说成绩很差,在别的学校老师都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检测智商了,而孩子呢非常的忧郁、沉默寡言。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所有的学生对这位转学生是新奇的,热情的,而教师对这位学生也是非常有耐心和亲切的,一切的环境都非常适合这位学生,她仿佛一下子重新活过来了!她不用低头走路,不用沉默不语了,她可以抬起头走路,她可以在课上挑会的问题大声回答。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她不是个需要去检测智商的孩子!在一个学期中,孩子一直快乐得很,学习成绩也能在中等。这让家长感激涕零,更主要挽救了一个学生,而这,就是平等化的关系所产生的效应!这也让我想起一所名校,每学年结束后都要对学生重新进行编班,目的就是让一些特殊的群体走出阴影,享受阳光。

二、尊重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每一篇树叶都不是相同的,何况是有着思想和感情的人!我们目前因体制原因,都是班级授课制,而且大部分班内人数很多,差异性资源更为丰富,但很多老师漠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于是,课堂往往成了少数人的舞台,而一部分学生往往是看客、过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才能使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五》时,我通过三个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

重心下移,解读差异。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了听说训练:柔柔的春风轻轻地吹着,绵绵的春雨细细地下着。以开火车的形式听说。一组6个学生,有一位同学说得很流利,有三位同学基本能说下来,但不够流畅,还有两位同学困难很大。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显然估计不足,对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的学习储备心中没底,导致课堂中出现这种问题。因此,我们在进入课堂前,就要切合实际的进行“两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要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课文的起始点,分析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本文时遇到的困难。每一项练习的设计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该怎样适合所有的学生?我们也常常提“蹲下来看学生”,不光在课堂上,在课前、课后都应蹲下来看学生。

目标多元,尊重差异。在学习学习“桃子、梅子、西瓜”这组词语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水果?这种水果有什么特点?接着安排说话训练:夏天的水果真多呀,有        ,有        ,还有        。我最喜欢吃        。说话训练的安排,教师关注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看似一个统一目标,其实却是一个分层的目标。在交流中,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引导他说出水果的特点,如有又大又红的桃子,有又甜又紫的葡萄等。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求能把句子说完整就行,不强求说得很具体。这样层次分明的训练目标,尊重了学生的差异、需要和表现,注重了学生的内部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方式自由充分地发展。

小组合作,利用差异。在学习“茉莉、葵花、荷花”这组词语时,我进行引导:学习了水果,你们能用同样的方式说说夏天的花朵么?出示:夏天的花儿真多呀,有        ,有        ,还有        。我最喜欢        。并安排学生先四人一小组说一说,对于不了解的花儿可以问问同伴这一环节。在学习完水果后,教师立刻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花儿,体现了教师的方法意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结构。但又适时地安排了小组合作,非常恰当。一个小组里,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不同的,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可以质问、评价、相互借鉴,进行差异化的分享交流,真正地利用了差异资源,让学生学习重建自我的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三、尊重学习主体权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平台,但往往我们看到的却是“一言堂”,表面看课堂热热闹闹,教学环节也特别顺畅流利,其实都是教师在垄断控制,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教师把空间、时间和各种权利包括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还给学生,要避免课堂组织形式、提问方式、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化。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在课堂中要努力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

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在常规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一篇课文总是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但常常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中看到第一课时只能完成读通课文、理清段落这样的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形成了第一课时的固定结构,乃至学生对第一课时的程序了如指掌,甚至说出学生自己都会上语文课的话语。通过了解,教师觉得第一课时就只要完成这些目标,而第二课时就主要带着学生感悟。这样的安排真正是忽视了学生需求,忽视了年段特征,语文的双基怎会落实到位?听说读写怎会训练扎实?难怪学生到了六年级常常涛声依旧:不会分段、不会写作、不会真正意义地感悟,一年一年下来,不见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表达、充分地思考、充分地练笔。一切学习活动该舍得时空让学生去体验、实践,老师不应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半。

还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不是指物质的、外在的学具,而是指教学应教学时学习知识结构,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的方法,开展主动、独立学习。如概括课文内容一直是学生和教师都头疼的问题,总感觉学生归纳得不全面、不到位、不简洁。其实概括主要内容在三年级起就开始训练了,然而在训练中,教师不注意方法的提炼,如可以提炼为段意合并法、题目扩展法、四要素法、摘句法等。在训练中提炼方法,再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归纳概括,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得法、用法。

还学生的提问权和评议权。课堂上提问和评议是老师推进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但这不能看作是老师的特权,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理评议。在当前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权、评议权有一些关注的意识,却如蜻蜓点水般,如针对课题让学生提问,学生朗读后会让学生评价等。但没有更深入更扎实地做下去,原因是学生不会提问、评价不到位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还学生的提问权和评价权,还应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提问和评价作好指导。

四、尊重动态生成点

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定是尊重动态生成点的课堂,教师能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能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另一方面,在课堂中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有效的无效的资源,要巧妙合理地处理或应用。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设计了“在这么美丽自由的园子里,每天都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那是祖父和我。我跟着祖父都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并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一段文字,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有的感受到作者很喜欢和祖父在一起,有点感受到作者很顽皮,也有的感受到作者很勤劳,居然会做那么多事。这时,我再次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仔细读读栽花、拔草、下种等小事,感觉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的“作者很勤劳”,其实是个错误的生成资源,但教师没有让这个资源从课堂中掠过,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并把这个疑问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效果事半功倍。在学生读完书的讨论中,学生都能品出作者不是勤劳,是顽皮,是自由,这样就把这个错误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有益的资源了。

在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中,方法很多:可以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变成有益资源的;可以把单一生成变成多维生成;也可以把个体生成变成全体生成。只要从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就能真正尊重学生的动态生成点,就能让课堂变得更智慧、更灵动!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