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
儿童诗文体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1.儿童诗的基本育人价值

基础性价值:

1)优美诗语,适合诵读。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

2)诗意的情境,引导想象。现代儿童诗在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依赖想象展开巧妙的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3)丰富的诗情,升华情感。儿童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儿童色彩,而淡化思想的深刻性,即“情动于衷而发于外”,极其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发展性价值:

启蒙儿童创作诗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的阶段目标中,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儿童诗是孩子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美好心声的文学,从读到品再到创作,才能真正让学生感悟儿童的美妙与有趣。

2.教学策略:

1)品读当先,初探诗歌语言美。

一是读出韵律美。好的儿童诗都注意将生活口语和音律美结合起来,追求明快、优美、轻松、幽默的语言,节奏感强,旋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为例,在词汇的选择和运用上,诗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而使其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甚至停顿方面产生了变化;在字数的安排上,长短诗句错落交替,传达了作品悠扬的韵律;同时,诗中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巧用押韵,使其节奏明快,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而又婉转悠扬,仿如天籁。

二是读出语言美。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孩子,小读者的人生阅历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理解能力也没有成年人那么高,于是要求以自然的语言入诗,特别重视语言的自然、简洁、易懂。《乡下孩子》因其简洁易懂的语言特点,真诚地表达了儿童的内心,叩响小读者的心弦,使孩子们容易理解诗句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进而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三是读出意境美。儿童的思维是具象的,他们把握事物、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对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在他们通过想象而变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因而,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能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借助具体意向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

2)模仿跟进,迈出写诗第一步。

一是课内模仿,举一反三。仿内容就是学完一首诗后,让学生就诗中的意象进行发散式思考,鼓励独特的想象和创新思维。《乡下孩子》的内容是截取了乡下孩子生活中的小片段,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乡下孩子的生活,和他们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说说有趣的故事,鼓励学生用诗歌形式表达出来,于是孩子们有了新的体验。

二是课外摘抄,触类旁通。要学会写儿童诗,必须学会欣赏儿童诗,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优秀的儿童诗,并且能够朗读它、欣赏它,指导学生学会体会、感受儿童诗所表达的意境,努力用自己的审美去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这样往往能从欣赏到的儿童诗中折射出儿童诗创作的灵感,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试着模仿写,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名家作品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就能满怀信心地迈开写作的第一步。

3)情感入手,寻求诗心切入点。

一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切入点。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来。我们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学生个个成为诗人,所以并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引导孩子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学会去观察和思考,从中学会表达。

二是引导学生手书情感,不拘泥形式。儿童诗要求内容个性化,形式自由性,要求写自己独特的感受。诗歌创作指导应有明确的“形式服务于内容”,不过多地讲授、分析技法。告诉学生,诗是心的表现,看到外界事物时的某种心情,就可以通过诗表达出来。

4)想象助跑,勇占创作新高地。儿童诗具有诗的共性,有鲜明的形象,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诗。孩子们的想象,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特别好奇、好动,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在教学中就应顺势利导,努力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形象中。当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当他们在思绪万千时再动笔,才能碰击出童真、童心。对于所有的孩子,我们都应该以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多一些宽容,承认学生“初级阶段”的存在,尽可能地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抒发,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典型课例: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过去就是什么季节呢?夏天就要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你们瞧,她穿着美丽的衣裳,飞过高山,飞过小河,今天,她再次飞到了小朋友们中间。你们喜欢她吗?那就一起热情地和她打个招呼吧!我们小朋友也和夏姐姐一样热情。

2.夏姐姐听说你们特别聪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所以,她带来一些词语,考考大家。

3.读得真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姐姐,走进夏天,继续学习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4.夏姐姐是位神奇的魔术师,能帮助我们完成一个美好的愿望。听,她在热情地问我呢:想变点儿什么?(出示句子)谁来替夏姐姐热情地问一问?评价:真是位(热情的、活泼的、亲切、可爱的)小姐姐。

5.是啊,课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呢?大家来读一读课文的234段,先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 (板贴)    

二、朗读感悟

小诗人的愿望可真多啊,你最喜欢哪一个愿望呢?老师想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同桌读一读。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呢?先自己练一练。(谁的愿望是雨滴?)

雨滴

1出示: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指名读

2)为什么喜欢雨滴呢?预设:可以睡在一片绿叶上

3)是啊,睡在绿叶的摇篮里。风婆婆来了,她轻轻地摇着我们的摇篮,摇啊摇啊,都快睡着了。小雨滴们,睡在绿叶上感觉怎么样啊?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谁还能加上动作试试。我感觉到了你的舒服。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齐读。)引导背诵:能不看书,来一遍吗?

小鱼

1出示句子: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哪些小朋友想变小鱼?

2)你所向往的清凌凌的小河是怎样的?

生:一眼能看到底。

师:像这样一眼能看到底,我们送它一个词语叫“清澈见底”。

那你现在还看得到这样的小河吗?

怪不得你们向往清凌凌的小河呢

    3)带着这种向往来读好这句话

蝴蝶

1)出示句子: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

2)来,听了你的朗读,王老师也想变一只蝴蝶飞到花丛中去。我还要邀请做得比较端正的小朋友来当小花(示意做动作)露出你们甜甜的笑脸。

3)你们刚才看到我们是怎么飞得吗?预设: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飞到那朵花上。

4)对,我们在这几朵花之间穿来穿去就是哪个词语啊?——穿梭。

5)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我听出来了,你在花丛中穿梭,特别的快乐。真是一只(忙碌的、快乐的)蝴蝶。】

5)师评价:女生们,让我们一起变蝴蝶,把快乐带给大家吧(女生齐读)

蝈蝈 

1)出示句子:我想变一只蝈蝈,歌唱我们的生活。

2)你为什么想变蝈蝈?

3)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预设: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快乐)

4)请你带着幸福的感觉读一读。

5)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蝴蝶是大自然里天成的舞蹈家,蝈蝈是自然界优秀的歌唱家。在小诗人眼里,变成蝴蝶和蝈蝈该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

星星、新月

1、出示句子: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2、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星星、新月图)看看小朋友想象中的夏夜是不是和图上的一样。哇,多么迷人的夏夜呀,谁愿意来读,看谁眼中的星星和新月最美?

3、让我们闭上眼睛,带着想象来读一读吧

4、小结:小诗人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深深吸引着我们,你们也想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读出我们心中美好的愿望。(齐读234

5、练习背诵

读得真好,你们还能不能这样来读一读呢?(挖空填空)

荷叶:

1、大自然的一切这么美好,想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想着到底该变点什么呢?走着走着,最后,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荷塘。我真想——(读课题)

2、前面都说是“我想”,这里为什么是“真想”? “真想”你能换个词吗?(最想、十分想、非常想、太想了、……)

3、为什么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出示荷叶图)谁来说说荷叶的样子?(圆圆的,大大的,绿绿的)荷叶多美,多可爱!所以我――读课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4、我想变成荷叶,仅仅是因为荷叶长得美吗?(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5、交流:(预设)生:因为荷叶有许多小伙伴,小鱼和雨点都会来找荷叶玩。

6、是啊,荷叶有那么多好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我们当然开心。来,哪一片荷叶愿意来开心地读一读第5节?指名学生朗读。

这一小节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来读一读 。指着“荷叶像一柄大伞。。。。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还能说说这样的句子吗?

7、但是,小荷叶,你们头顶烈日,浑身像在火炉里,一定很热,为什么还能感到开心呢?预设:有小伙伴来找它玩,它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8、你已经读到诗人的内心去了。因为荷叶能给那么多的小伙伴们带来快乐,看到小伙伴这么快乐,荷叶心里也很快乐。怪不得“我”--------(读课题)

9、荷叶只有这两位朋友吗?你怎么知道?(藏在省略号里了)他们会来干什么呢?(同桌讨论,个别说,连起来说)

(出示)_           来了,在荷叶              

           来了,在荷叶              

           来了,在荷叶              

(指名说)

10、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别人带来许多欢乐,难怪,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让我们一起也来变成大大的荷叶吧。(齐读最后一节)

12、接下来,让我们跟着热情的夏姐姐,走进夏天,感受夏天,美美地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吧!(配乐朗读)

三、指导书写

夏姐姐还把我们带进了书法屋

1.出示生字“柄”

2.什么结构?“木”植物的花、叶和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所以是木字旁,器物的把儿,刀柄  说说笔顺

3.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出示“伞” 简笔画  这个字和我们生活中的伞的样子很像  提醒注意点

5.师范写,生描红

四、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因为荷叶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夏天就在我们身边,如果夏姐姐问你想变点什么,你会怎么说呢?

 夏天来了,我想变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你们说的都很对,(在荷叶后面加上……)想变的东西有很多,因为他们都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板书:           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雨滴   小鱼

                    蝴蝶   蝈蝈

             我想变    星星    新月

                    荷叶    ……

14、鲜花和星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3、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

2、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还记得吗?

1)让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2)齐读。

过渡:小朋友学的真棒!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文中的“我”最喜欢什么?

二、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一段

1、为什么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呢?(花儿多)

你能从这段话中找找答案吗?

(出示: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学生回答,相机将关键字变红。

2、老师这儿有几种在夏天开放的花,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下。

(相机出示:茉莉、葵花、荷花、虞美人、图片) 

相机让学生赞美出示的花。

那谁能来把这个句子说完整?

出示:夏天有(洁白的)  茉莉 花,有(  )的   花,还有(  )的    花。

同桌练说,指名说。

3、这么多花有的开在田野边,有的开在草地上,还有的开在树林里,我们一起来欣赏那盛开的鲜花吧!(播放整片花儿的开放图)

4、到处都开满了鲜花,连空气都是香香的。从小朋友的赞叹声中,我知道你肯定想用个好词或者好句子来夸夸她们吧?指名说。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

5、这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爱,老师有个好方法,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心中的喜爱,可以加动作、表情、想象,花儿有多美,你就读得有多美。(出示相应段落,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评价:读得真好!老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看到了灿烂的鲜花到处开放,好热闹啊!

读得真不错!就如花儿一样美。

老师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满地的鲜花。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觉得鲜花真的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你们真像一朵朵既美丽又可爱的花儿,一起来读吧!

(二)品读第二段

过渡:白天,满地的鲜花竞相开放,到了晚上,花儿——(引说)睡了。

1、这时候,最美的就是那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了。(出示繁星图)

2、让我们举起手来,一起唱《小星星》     (播放动画歌曲《小星星》)

3、天空中有那么多的星星,老师忍不住想来数一数了,跟我一起数吧。

(一起带领小朋友数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或者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

指名问:这么多颗数得清吗?(数不清)

(出示: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请你找一找,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星星多得数不清呢?

(满天或者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4、这么多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你猜它们在干什么呢?

(天上星星多亮啊!它们好像在眨眼睛。)

(天上的星星真多,它们在做游戏呢!)

(天上的星星很美丽,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

5、满天的星星闪呀闪,可淘气了,就像小朋友的眼睛,你们喜欢这满天的星星吗?

那就把你心中的喜欢加上表情、动作把第二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老师提一个要求:同桌可要认真地听呀!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点不好的,就帮帮他。

6、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可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读的。

评价:你真是一颗聪明的小星星!老师表扬你。

你读得轻轻的,让我们感到了夜的宁静。

你读得很响亮,听出了你对星星的喜欢。

真是一群智慧星!让我们一起来和星星打个招呼吧!

三、读好整首诗

1、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题目中是把鲜花和星星放在一起了吧?(它们都很多、很美。)是啊,满天的繁星,满地的鲜花,都是那么多、那么美,难怪“我”最喜欢——(引说)鲜花和星星。

2、(1)让我们捧起书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吧!

2)鲜花和星星真是很美啊,老师还想再听一次,这次可要看着大屏幕读了。(出示: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那里(  ),真比(  )还多。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 ),那里( ),真比(  还多。)

3)老师看到大家读的时候满脸陶醉,真好!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姑娘一起走进画中,再去欣赏一下这美景吧!(出示图片,生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在大自然中,美无所不在,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大草原上游览一番吧!

你们看,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牛羊肥,远处还飘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此情此景,我真想也写一首诗呀!你们看,我已经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完成吗?

(出示:我最喜欢                        我最喜欢

草原上遍地的牛羊,             蓝天上的朵朵白云,

这里                         这里                

那里                         那里                 

真比            还多。         真比             还多。)

指名回答。

五、教学生字

过渡:小朋友们真不简单,做了回小诗人。接下来我们来做做小小书法家。

出示:数、颗。

1、领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部件相加法)

介绍“数”还是个多音字,指名生说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辨别“颗、棵”:“颗”表示又圆又小、颗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牙齿;“棵”表示植物,如:一棵树、一棵草。

  1. 你能指导写好哪个字?(指名说)
  2.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 生描红、临写,老师投影展示点评。

   

 

 

 

 板书:    14    鲜花和星星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皮 坏”。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你学过哪些诗歌?来背诵一下好吗?(指名背诵、齐背)

2.小朋友背得真好,一个小伙伴都被大家吸引来了,你们看(媒体出示图片),这个小姑娘挎着竹篮,笑盈盈地走来了。她来自农村,我们称她————乡下孩子(板书)。谁来跟她打声招呼?

二、初读感知

1.看来,小朋友心中有好多问题想问问乡下孩子。还是让我们打开课本来了解一下吧。请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反馈

1)老师这儿有一组词语,你能读好吗?(媒体出示):

        欢唱的黄鹂    一只蝴蝶

       盛开的野菊      一片草叶

       美丽的故事      一篮野菜

       动听的歌曲      一串小鱼

馋嘴的猫咪

2)学生自由读词。

3)你刚才是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开火车领读。齐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老师请四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乡下孩子生活怎样?(四人分小节朗读。)

5)你觉得乡下孩子生活怎样?指名交流。

三、品读仿写

(一)学习第一小节

1、你们从哪儿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

2、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3、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你们会做些什么?

4、在爸爸妈妈眼里,乡下孩子像黄鹂一样可爱,像菊花那么美丽。一起读一读,体会乡下孩子的可爱和美丽。

5、多幸福的乡下孩子呀!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乡下孩子是快乐的、幸福的。

2、这一小节写了乡下孩子干什么呀?

相机板书:捉蝴蝶  编故事

含草叶  吹歌曲

3、乡下孩子还做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读读第3小节。

4、生自由朗读3小节

5、谁来说一说。相机板书:挖野菜  喂小猪

逮小鱼  喂猫咪

6、你们看,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呀!请男生读前面的词语,女生读后面的词语。

7、这些事情中,你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

预设一:喜欢吹口哨,播放(草哨儿),并指导朗读: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预设二:请大家看图,吃饱了的小猪像什么?(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指名有感情地读。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预设三:我喜欢捉蝴蝶,编故事。

(出示美丽的蝴蝶)你会怎样捉蝴蝶?(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指导朗读。

预设四:逮小鱼,喂猫咪。师介绍自己童年逮小鱼的经历。你们想怎样逮鱼?

看见小鱼,猫咪会怎么样?谁来高兴地读一读。(出示: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 的猫咪。)

8、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让我们小组分工合作读一读23小节。

9、你们能看着板书背诵23小节吗?

10、乡下孩子的生活远不止这些呢?还会有什么?

11、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有趣的事编到诗歌里去,你会编吗?(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采一束野花,                。捉一只蝈蝈,                

                                    。)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听了小朋友的诗歌,老师真想到外面去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你们想不想去,齐读最后一小节。(出示最后一小节)

2、齐读。

3、农村虽没有城市繁荣,但农村小草青青,花儿鲜艳,空气清新,阳光灿烂,让我们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再次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皮

2、自主记忆生字。

3、认真书写生字。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       灶(     )扁(    

    坏(       肚(     )编(    

2、完成练习册上本课内容。

典型论文:

 

探寻儿童诗教学有效读写的密码

获武进区论文评比一等奖

——听《乡下孩子》有感

武进区政平小学    王菽霞

儿童诗,是指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由此可见,儿童诗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节奏感、美感和童趣。那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它的特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呢?许多教师都把住了儿童诗教学的脉搏——朗读和仿写。不过,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下面,就以《乡下孩子》一课的教学来浅谈一下我对儿童诗中读、写训练的思考。

问题一:学生读不出感情怎么办?

“诗以声传,行之久远”,儿童诗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她特别适合读。在《乡下孩子》的2~3小节的教学中,教师试图从读上面来感受诗的美感和童趣,但是学生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片段一】

师:课文中的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件?

生:我最喜欢捉蝴蝶。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生:读。

师:嗯,你读得很认真。但没有听出你对这件事的喜爱。谁再来读一读?

生:平淡地读。

师:嗯,你的声音很响亮。

师:把蝴蝶抓在手里,他在想什么?

生想了一会儿:他在想这只蝴蝶真漂亮。

师:是呀,他在想这只漂亮的蝴蝶会飞到哪儿去?这只蝴蝶会看到哪些事情?

……

【评析】从上面的片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教师希望学生读好“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这句话,但是两次指名读都没有读出味儿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当学生回答“我最喜欢捉蝴蝶。”时,教师应继续追问“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那份喜欢,让情感充盈全身,从而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样就可以避免两次朗读都没有到位的尴尬。由此,本人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儿童诗的能力呢?下面的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对比案例】

师:这些事情中,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含草叶,吹歌曲。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可以吹出动听的歌曲。

师:是呀,草叶吹出的歌曲可动听了,小朋友想听吗?(播放《吹草哨儿》

师:草哨吹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生:像银铃。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多快乐呀,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出示句子: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还喜欢做什么?

生:我喜欢挖野菜,喂小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猪身上的毛很光滑。

生:因为喂饱了的小猪肚子圆圆的,很好笑。

师:请大家看图,吃饱了的小猪像什么?

生:就像一个皮球。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生:(有感情地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生:(表演读)

师:一起读一读。

生:(开心地边做动作,边读)

师:还有谁喜欢干什么?

生:我喜欢捉蝴蝶,编故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故事很有趣。

师:谁想去捉蝴蝶?(出示美丽的蝴蝶)

生:(不停地惊呼)

师:你会怎样捉蝴蝶?

生:我会说蝴蝶别跑。

生:我会偷偷地用一个网套住它。

师:请大家一起读(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生:有感情地朗读。

……

【评析】儿童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载体,首先,它在形式上具有“短句、分行、押韵、讲究节奏与韵律”的特点,便于抒情,便于诵记。其次,它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儿童色彩,而淡化思想的深刻性,即“情动于衷而发于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代儿童诗语言的天真精炼决定的。第三,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现代儿童诗在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依赖想象展开巧妙的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基于儿童诗的这些特点,这位教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读出对诗句的体悟。

一、借助音乐激情读。法国作曲家弗德雷里克 柏辽兹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音乐中明快的节奏,能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能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能表现作者悲哀的情调……孩子在朗读时很容易对诗歌“感之于外,受之于内”。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吹草哨的情景,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吹草哨的样子,更欣赏到了哨曲的动听,产生了读的欲望,然后教师给学生配上哨曲朗读,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读得入情入味。

二、借助图片想象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呢?在理解“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这句话时,教师紧扣诗歌想象丰富的特点,借助美丽的蝴蝶图片,引导学生去想象:“你会怎样捉蝴蝶?”,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对蝴蝶的喜爱之情也随之愈浓,从而用朗读表达了这份喜爱。

三、借助动作表演读。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儿童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儿童色彩,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朗读。在指导朗读“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来感受小猪的憨态可掬,学生都笑了,然后教师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读,这时的朗读可以说是充满了欢乐。

问题二:学生仿写困难怎么办?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仿写是许多教师的选择。

【片段二】

师:小朋友,这是一首儿童诗,请你仔细看一下23两小节,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每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师:你真聪明,你们能学着来说一说吗?(出示:捉几条虫子                。摘几朵野花                     。割一篮青草                     。放一只风筝            。)

生逐句说。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画,用刚才这种句式跟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

师:把刚才说的话写在画旁边。

指名交流,有些学生把句式都丢了。

【评析】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不仅采用仿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引导学生去发现诗句的特点,体现了学结构用结构的理念,但最后学生的仿写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仿说内容和仿写内容没有有机整合起来,忽略了仿写的梯度。那如何才能使学生轻松地仿写呢?下面的案例给予了我一些思考。

【对比案例】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远不止这些呢?还会有什么?

生:用泥土做枪。

生:用青蛙脚钓青蛙。

师:青蛙是除害能手,我们不能伤害它。

生:挖地洞。

生:捉螃蟹。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有趣的事编到诗歌里去,你会编吗?

(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采一束野花,              

捉一只蝈蝈,            

                             。)

生:采一束野花,引来美丽的蝴蝶。

生:采一束野花,乐坏了空花瓶。

生:采一束野花,送给爱我的妈妈。

师:真棒,表扬她。

生:捉一只蝈蝈,能唱出美妙的歌曲。

生:捉一只蝈蝈,放在床头做我的闹钟。

师:谁能把刚才说的话连成一段诗吗?

生:采一束野花,引来了一群蜜蜂;捉一只蝈蝈,当我的闹钟;逮一根萝卜,乐坏了小白兔。

师:一位小诗人诞生了。

【评析】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思维敏捷、说得欢畅。仔细分析,发现了这样几个秘密。

一、内容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不管是仿说训练还是仿写训练,内容都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乡下孩子》的两课教学中,教师都重视了内容的生活性,但操作不同,第一位教师是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句式训练,然后再让学生针对课前画好的生活图片进行仿写,这样做,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还行,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了困难,因此,在反馈中我们看到有些学生把句式都丢了。第二位教师则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趣事,然后出示文中的句式,让学生接着说下去,学生说得很轻松,这正是“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呀,不仅是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让教师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句式源于诗歌。儿童学诗要立足于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先引导学生形仿。《乡下孩子》这首诗歌的一些句式很有特点,两位教师都找准了仿点,第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诗句的特点后,就出示了一些句子补白;第二位教师没有刻意地去找特点,而是用文中的句子牵引着学生去补白,“意会而不言传”,对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也许这样做效果更好一些。

三、作品源于片语。在李政涛 吴玉如教授主编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对二年级的教学提出了这样一项任务“结合童话、儿歌学习,学习创作童话和儿歌。”由此可见,二年级的说话或写话训练已不再是停留在一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的水平上,而应该进行段的训练,尤其是孩子喜欢的童话或儿歌。在《乡下孩子》的教学中,前者只停留在指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写好一句话的目标上,后者却关注了学生对儿童诗的仿说,指导时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照顾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儿童诗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读、写水平,教师就应具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和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读诗韵 明诗意 悟诗情

(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浅议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王昌平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

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发挥灵性而诗意的想象。

一、品味诗意,感悟诗歌语言之美

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如一年级上册第五课《家》,这是一首非常易懂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欣赏意象,感受诗歌抽象之美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样如此。在读通读懂文本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这样的一些提问:“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里的白云怎么样?”“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领悟意境,再现诗歌情景之美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论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大海会睡……因此,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心理,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九课《大海睡了》,这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呢?本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轻柔的潮水声,目的是营造宁静、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走入诗境,在指名学生朗读时,为学生配上轻轻的潮水声,让学生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现大海的静谧、温柔,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四、调动感观,体悟诗歌情感之美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六课《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课前,我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感觉它的美。第一节,一个“踮”字,“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下面几节:“让那绿色的枝叶,夜夜和你作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休息吧”,无不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浓浓的爱。课堂教学上要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师生彼此走入了对方的心灵,这样,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五、想象迁移,领悟诗歌意趣之美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诗歌的遣词造句,反复咀嚼品味,体会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那么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从而学生在作文塑造形象时更能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如《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再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水乡歌》,在教学完整首儿歌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水乡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水乡人有自己的新生活,近几年来,我们常州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现在我们来为常州唱首歌,好吗?请大家4人一组,以“常州什么多?”为话题作一首歌。经过大家讨论,一位小朋友当场作了这样一首诗:常州什么多?楼多。千座楼,万座房,小区一个接一个,座座高楼入云霄。这个环节中,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尊重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同时,也抒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爱。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学生的睿智火花。让儿童的心灵在生活的诗意里快乐飞扬!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