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工作安排
-
- 01-07戴晓燕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汇总
- 12-27武进区双名工作室优秀成员评选条件
- 12-27武进区双名工作室考核评估细则
- 12-27关于做好有关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
- 12-27关于开展常州市武进区首批双名工作室评估工作
- 12-27名师工作室12月份研讨活动安排
- 12-27名师工作室十一月份工作安排
- 09-15武进区戴晓燕名师工作室9月份研讨活动安排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
-
让 学 生 徜 徉 在 童 话 世 界 里(蒋青月)发布时间:2013-12-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青月
让 学 生 徜 徉 在 童 话 世 界 里(蒋青月)
(本文发表于2013年12月《学习方法报》)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小学 蒋青月
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欢迎的文学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幻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教育。童话故事曲折,对自然事物往往拟人化的描写。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低年级语文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较大,然而针对这一特殊的体裁,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存在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不大考虑童话中本身的特点,还习惯于进行分析。这样抽象的分析毁坏了童话故事中活生生的形象,使形象干瘪或残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老师一步步的分析中淡化、遗失。可见在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中,就不能以简单的课文分析、乏味单调的认知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习主体内在的对文学形象的感知、体悟与理解的心理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获得真正的文学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美呢?面就此谈谈我们组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上的一些做法。
一、读——感悟语言之美
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填空练习等,引领学生体会童话语言之美,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童话中对话比较多,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第二册《夏夜多美》一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学生非常爱读。故事里小蚂蚁和睡莲姑姑的对话,睡莲姑姑和蜻蜓、萤火虫的对话,都非常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因此,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读品品,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就可以了。
二、演——体验形象之美
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表演,需要研究课文,分角色,准备“台词”,互相配合。为了演好童话剧,学生就会认真地去读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表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三、思-----领悟意境之美
引导儿童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美。与此同时,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在引导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导而弗牵”,不可轻易框住学生的思维,强求统一答案。童话故事从生活中提炼,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仅具有故事性,而且具有教育性。儿童通过读故事认识美丑,辨别是非,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童话教学的任务之一,很多教师在学生读完故事后,总是习惯于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要学习什么?显然又像给学生的学习以最后的一个枷锁,故事的教育性应是随着故事一起潜进孩子的心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渗透和融合。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听故事和读故事的过程实现领悟,如《小鹰学飞》的片断
师:小鹰鼓起劲,拼命向上飞。
师:累不累
师:再飞
师:累吗?
生:累
师:休息吧,别飞了
生:不,我得飞,这样越飞越高
师:好,我们跟着鹰一起飞
师:加油飞,一、二、三再使劲
师:(出示课件)小鹰,看我们靠近白云啦!
师:小鹰抬头看看!还飞吗?
生:飞,我要飞到白云的上面,
小鹰不断向上飞的过程,因坚持而胜利,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思想也在学生心中得到颖悟,童话的教育功能也在此得到兑现。关注文本的故事性,使教学与儿童的需求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高效的、和谐的、发展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入情入境地对话,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之中。
四、编-------体验想象之美
童话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反复几次,人物的活动非常明确而有次序。抓住这些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积累语言。因此,在教学《云房子》第二段 “有的像 有的像”时,比较“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和“有的像大冬瓜”,突出“傻傻地横着”的可爱来,引导学生学会用美丽的语言修饰句子,为后来想象其他云房子做好铺垫。在教学第4段时,设计“你听懂鸟儿们的话了吗,猜猜小鸟们说的是什么?”和邀请喜欢的小鸟朋友两个说话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编故事,练习口头表达。
又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花生到底哪儿去了,小松鼠的问题既于课文呼应又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想象,尤其是在文章的空白处去想象,如想象花生到底哪儿去了,小松鼠找到花生的情景。在这个续编想象的过程中,教师不给学生结论,只在乎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驰骋。对花生是生长在地里的这一知识并不讲,而是让学生课外去查阅,更注重童话文本的情趣,注重童话文本想象空间的价值。
总之,童话教学要以儿童的视角透析童话,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让他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他们感悟着,又感化着,从而感动着。使学生能在教师这个“引路人”的带领下,在童话的百花园里流连忘返,那才是真正的童话教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