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工作安排
-
- 01-07戴晓燕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汇总
- 12-27武进区双名工作室优秀成员评选条件
- 12-27武进区双名工作室考核评估细则
- 12-27关于做好有关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
- 12-27关于开展常州市武进区首批双名工作室评估工作
- 12-27名师工作室12月份研讨活动安排
- 12-27名师工作室十一月份工作安排
- 09-15武进区戴晓燕名师工作室9月份研讨活动安排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
-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邵瑜)发布时间:2013-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本文发表于2013年3月《校长》)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运村小学 邵 瑜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变革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然而,课程改革推进的时间越长,教师的安于现状的思想逐步上升,特别是绩效工资实施后,有一部分教师丧失了远景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导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举步维艰,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可见,目前的教师迫切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文章对本校的教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师的不足制定了系列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力争在一次次培训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师 专业发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时下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强烈的争论。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不能片面的理解这句话,不能片面地以学生单一的学科成绩来衡量教师工作的成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从深层次的思考这句话的含义,加强自身专业发展,切实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学生管理水平,真正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了二十多年持续性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近年来新课改的冲击与洗礼,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面貌应该说已有了大的改观。在一波又一波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思想、观点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涌进学校,但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学校教育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仍然迟迟不能激发出来?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育场景时为什么依然时常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我们为此对本校的教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不强。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还未更新,仅满足于当一个熟练的教书匠,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导致埋头于批作业、改作业等日常性工作中,缺乏主动健康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同时,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学校环境的优越性,使得老师产生满足感,安于现状感。教师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是点状的、分散式的,缺少整体、关联式的思维能力,对自身发展、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比较弱。
2.研究的协作氛围不浓。
农村学校规模一般较小,班级少,教师少,教师的竞争环境不是很强。一部分老师既要兼顾班主任工作,又要进行学科教学工作,造成各学科教师研究力量单薄、不均衡。教师团队的研究呈现出无目标和被动生存状态,研究一直处于零敲碎打中,缺乏课堂实施的参照系,课堂教学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等有待得到提高,同时,每门学科教师较少,缺少校内的竞争与合作,形不成研究的氛围。
3.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学生观还有待重建。
在上级部门要求及家长期望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发生偏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案完成,轻课堂生成,使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教师成为了教案的执行者,而忽视了学生,教学封闭,缺乏开放性,有效的互动生成极少,同时教师捕捉、利用生成资源服务教学的能力差。教师在课堂上想放不敢放,放了又不知如何调控、提升,大多数学生也习惯听,而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急需得到落实。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探索
校本教研是学校基于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新兴的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开展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是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便捷、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抓手进行实施:
1.系统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最近几年,各级行政都十分重视教师的新基本功,增强教师的解读学生的能力,创造性解读教材的能力,课堂的重心下移的能力,捕捉资源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学习是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研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是最难的。本校以参加每周的学习活动和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及途径,建立和完善校本学习制度,做到“研训结合”、“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式:(1)轮流导读,增强责任意识。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必须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之前利用十五分钟进行导读。(2)个人自读,每周了解反馈。每周由学科负责人确定共同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校每周二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之前的半小时,随机抽取姓名,由学科负责人当场出题,回答问题,从而了解学习情况。(3)借助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利用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开辟学习论坛,由学科负责人定期出题,研究组的老师进行认真交流。
2.变革教研方式,使研究系列化。
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依托,我们倡导以“初建——讨论——重建——反思”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教师真正的参与的浓厚教学研究氛围,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设条件,体现各个层次教师的有效成长。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历程。一堂好课的标志,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而学生的智慧必须靠老师去开启,这就要求教师是一位智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在抓好教学常规建设的同时,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组建设、教学沙龙、撰写教育日志等形式,促使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并进行二度开发。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做到勤与实践,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这样才能不断出新,才能适应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教研的方式还需进一步实现变革,使教研活动系列化,如学校语文教研活动将日常研究的一次活动变革为一轮研究活动,每次定主题后,所有的活动都有“初建、重建、展示”三个环节,这样就保证了一个研究专题的扎实性。
而学校、社会评价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看教学成绩,应从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成绩、师德状况、工作行为态度等方面入手。可以通过领导评教师,同行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等形式做好教师的多元管理,使教师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实践表明,教无定法、灵活取法,既成智慧;因材施教,巧妙取法,便为智慧。可以说,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3.发挥教师主动性,尊重个人发展风格。
在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可操作性,使得教育的本质被人们形式化、片面化和畸形化地加以理解。在学校管理中,很多学校注重教师上课风格的统一性,表面上看,这是对教育的尊重,而实际上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严重扼杀。其实,在教学中,应关注教师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教师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所以教师教学的风格也不可能整齐划一,这样追求统一必定使教师失去其自身应有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让教师有足够的能动性,让教师强调实效、新意。唯有这样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师才能积极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中,才能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才能称为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同时,学校也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教育活动观,重视课后的反思和重建,打造一支有高尚价值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4.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共同提升。
学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业,教师们有理想、有情感、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都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注重管理的科学性时,发扬高效的人际互动性,发扬高效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构建合作型教师队伍,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科学方向。学校要从实践入手,突出教师团队的“行”,让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周围的教师群体成长,做到以智慧开启智慧。
由于本校教师数少,协同发展的力量单薄,我们在2005年,就和周边的几个学校开设了联合校本教研的培训活动,通过架设基于博客平台的,开展多个学校的联合校本培训活动。教师可以方便地将教学、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成果上传发表,形成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认真思考教学过程,热情奉献教育智慧,使表现为隐性知识的群体教育智慧显性化。人文,和谐,生成,体验,智慧,是老师们笔下流淌最多的文字。这些文字里有我们想要追求的师生课堂中的精神状态,有教师想要追求的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有教师想要追求的课堂的生命。这些智慧的话语积淀在网络上,形成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其他老师也是很好的启发,可以说每一篇文字,都是跳动着的一颗生命,是闪烁着的一束火花。在这里,教师之间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智慧彼此共享。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明确发展的前景,发挥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投身于教育科研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