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理念学习
《珍珠鸟》虞大明(浙派)
发布时间:2013-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珍珠鸟》同课异构

 

时间:2011115日上午第一节

地点:苏州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学生: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五年级

作课教师:虞大明(浙派)

虞大明:1972年生,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1\呈现:读生活之书

2\呈现:我们一家在……(落花生片段)

3、非成衣时装展——读懂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美国……)

4、我写了一首诗,母亲觉得我写的棒极了。我喜孜孜地等………美国巴德

5、冯骥才。

 

出示:珍珠鸟,作者:冯骥才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写了作者和冯骥才之间的什么事情。

生:浏览

师:强调一目十行,已经能概括的孩子请举手示意。

生:朋友送冯骥才一对珍珠鸟

师:这事起因。

生:小珍珠鸟一开始对他很陌生,后来通过冯骥才的照顾,小珍珠鸟不再怕他。

师:这是经过。

生:后来他们创造了美好的境界。

师:这是结果。他概括的怎么样?谁再来概括一下?

生:

师:鸟和人之间创造了美好的境界。老师给你一个建议,你说话少几个然后会更好。能概括出来的举手?

生:大部分举手

师:从这一段中,冯骥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快速画下来。

生:齐读。

师:拿起笔,认认真真地将这句话摘抄到课题的旁边。

生:摘抄。

师:如果我们读文中,能够关注这样的句子,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式。

生:齐读。

师:这最最美好的境界,哪一节文字写了,浏览,

生:找13

师:呈现,快速浏览,琢磨琢磨,为什么这一段是最最美好的境界,说说你们的看法,你的理由。

生:默读,思考。

师:不着急,慢慢想。沉进去想一想,答案自然就孵出来了。

生:它渐渐睡着了,作者很疼他。

师:………是不是这个画面最震撼你?

生: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他居然在人的肩头睡着了。

:再看看这段话,“居然”和“竟”可以填补在哪些地方?

生:我轻轻一抬肩,他居然没有醒。

生:我……他居然咂咂嘴。

师:这种境界,这种画面是多么美好,我们能不能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从你的神情看出你陶醉了,请你读。

生:个别读。

师:老师也被你深深地陶醉了。你们感受到了吗?一起读吧。

生:齐读。学生的齐读真不错,盛泽小学的学生素质很好。

师:就是这美好的画面感动着他,所以她笔尖一动,读:

生: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为什么这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这样解决问题,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画出冯骥才的一举一动,再用波浪线画出珍珠鸟的表现。

生:默读,标画。

(鸿雁:学生的写字姿势看起来是个顽疾,大部分都趴在桌面上——听过那么多课,能够在课堂上关注孩子写字姿势的不多,作课教师对此现象熟视无睹。)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写冯骥才的,学生123接着读,老师简单评价:是的,还有没有,就这样找的细一些,准一些,继续交流。几个孩子交流过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描写冯骥才的举动,请大家快速划一下,如果没有画出来的补画一下。

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的第二组句子,是描写珍珠鸟的。采取的方式同样是孩子读句子,教师简单肯定,追问还有没有、还有吗,你想补充什么,直到学生全部画了出来。

学生交流过后,看屏幕浏览,没画下来的请学生补画下来。

交流开始:

如果把描写冯骥才的句子和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对应起来读,你就会有发现。学生不敢读书,老师继续鼓励:出声地读,读着读着你就会有发现了。孩子还是不敢读。老师说,这样吧,我还和你们合作一下,我来读冯骥才的句子,你们读珍珠鸟表现的句子。

这样的共时性比较,使句子之间的因果很鲜明。

师:你看,这样一对应起来读,你发现什么了?为什么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

生:如果冯骥才不对小珍珠鸟好的话,小珍珠鸟不会信赖他

师:这是谁对谁的信赖?

生:鸟对人

师:这种美好的信赖,取决于什么?

生:人对鸟的爱护?

师:还可以用什么词?你想说什么词?……因为有了人对鸟的呵护,所以才会有鸟对人的信赖,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说,但是学生有些胆怯,没说。

教师把冯骥才的句子改动成意思相反的句子,“我经常扒开叶曼瞅他们”,学生对接,改动珍珠鸟的表现。一个孩子的想想很棒,飞出鸟笼逃走了。

教师声明:我平时不是这样对鸟的,举例,强调不要有误解。

下一步学习:

看屏幕,快读浏览:有什么地方特别值得你学习。

生:他用的动词很好。

师:我们怎么说这句话比较好?作者在写珍珠鸟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

生:特别注意了人物的动作。

师:都用了哪些动作,快速的抱出来。

师:冯骥才抓住了珍珠鸟的动作来刻画,是珍珠鸟的形象越来越鲜明,

生:第二段,三个一会儿,

师:圈一圈,比较一下,有三个一会儿,和没有三个一会儿,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想那样子

生:齐读,感受。

师:你能关注顺序,老师发现,冯骥才称呼珍珠鸟什么?你们爸爸妈妈会不会这样称呼你?

生:

师:他特别喜爱。与老师特别推荐大家读这个句子,啄着书背上这些大文豪的名字。他琢的是什么?

生:文字

师:写的妙不妙,珍珠鸟也要读书了。很多句子都是这样,

出示:老舍的《猫》片段,耶诺索夫《白公鹅》片段(白鹅划地盘,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分析:特别细腻,特别传神,特别具体——描写。

师:我们想不想学?冯骥才已经为大家预留了机会,请大家拿出练习纸

下课铃响,老师继续,我们还有五分钟: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

推荐课外书:匆匆、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最后一头战象、老人与海鸥、怀念母亲。

 

 

(鸿雁:课结束了,包括昨天的课在内,有一个通的感觉:五六年级的孩子,老师都非常舍得花时间在词语和句子上下功夫。与之相反的,是脑海中一直回旋的三句话:

方智范: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来带动对整个篇章的把握。我们关注到关键词句,有没有考虑到整个篇章的意思和意义,我们关注到关键词语,有没有关注到整个篇章的谋篇布局?

温儒敏:文笔成为作文的第一要义。当老师的目光聚焦文笔,孩子怎么会不为了文笔而文笔?

杜牧: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藻为之兵卫。我们是不是把兵卫当元帅了?文章“篇”的训练如何体现,如何处理?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缺少“神”的散文还叫散文吗?)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