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设计
-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4-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小英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武进区政平小学 陈小英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7、《李时珍夜宿古诗》,齐读课题。
《说勤奋》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在这篇课文中,成功者是谁,手中的鲜花又是什么?
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付出了哪些心血,吃了哪些苦吗?
2、那李时珍还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古寺,通过另外两个事例,来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这个人。
学习5-7自然段
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批注5-12自然段,思考:从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有哪些品质?
批注方法:划句子
圈字词
写批注
生默读批注
交流
预设:动词
“啃”体会到他们吃的苦。
(2)“找、生、舀”等表示这种事情他们做的很熟练。
神态:
“笑”体会到他们以苦为乐。
对话。
(1)“嗯,长年累月----”
体会到坚持不懈。
万民得福,体会到一心为民。这句话也直接道出了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原因。
(2)“先生是快50---”
像他这样的年龄应该是在家安度晚年,可他还要在外奔波,四处寻访。
“挺”努力、勉强支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李时珍不容易、有毅力的人。同学们想象一下(让生补充察访时受的苦)。
带着敬佩之情来读好这句话。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抓住了四字词语、数字、动词等关键词体会到了李时珍坚持不懈、以苦为乐、一心为民的品质。我们读懂了他们的话,下面就让我们来读好他们的话。
学习8-13自然段
继续交流8-13自然段,从中你又体会到李时珍哪些品质?
预设1、“从行囊里拿出---”体会到工作条件很差
2、“露天的屋顶”体会生活条件很苦
3、语言:“庞宪,趁着---”体会工作的认真。条件的苦。
4、动作:“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
相机补充:有一次,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昏迷了好几天。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
李时珍作为医生当然懂,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这两种草药? (为了不让病人冒险,李时珍甘愿受品尝药草之苦。)
5、同学们,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许多的笔墨写了李时珍记录的内容。
出示:
“忍冬花-----”
“胭脂草------”
“刀豆子------”
“鸡肠草-------;鹅肠草---”
先指名读。同学们,从这些记录内容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并进一步了解《本草纲目》,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学习12自然段
就这样,李时珍记着记着,此时,寺外,-------
(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这种写法叫环境烘托法)
(2) 同学们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找找看。
同学们找的很对,那太阳渐渐下山的时候
夜幕渐渐降临的时候
皎洁的月光透过漏天的屋顶照进屋子
当圆盘似的月亮移到中天时
我们再来观察,平时我们写时间只会用----,可这样一写,有什么好?
小结:让我们美美地来读读这些句子。
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马上要结束了,李时珍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可以去读读李时珍的书籍,更多地了解他,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好吗?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位伟人(读题),有一首歌是这样称颂他的。
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内容易懂的课文,学生读了后,就能大致地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再多读几篇,学生也能理解李时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但理解是不是深入了,会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学生的这种情感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比较恰当地表达出来,这都是教者所要思考并努力实现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我在拿到这篇课文后,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该教给孩子什么?学生在写人类文章中四年级有多少基础了,我该提升些什么。我通过了解学情,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觉得还是应该从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出发,但教学中我该做哪些提升呢?我思考再三,觉得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而且文章中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写了药草的作用和功效,这是为什么,经探讨其实这不光体现了《本草纲目》的价值,也从另一方面写出了李时珍的品质。所以我在此基础上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清晰的,是扎实有效的。一是在情境表达中训练语言。教学中设计了几个表达训练点:课始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深夜里,说说李时珍的活动;总结课文时,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二是在品词析句中增强感悟。课文为什么用“啃干粮”,不用“吃或咬”;将古寺环境与客店环境进行比较;“吃了那么多苦”与“吃点苦是值得的”进行品析。三是在适度拓展中升华情感。课内补充了李时珍尝药草的一个小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李时珍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些过程较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通过本次的教学研究,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对孩子的表扬语言要丰富多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