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设计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发布时间:2013-1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开 天 辟 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周玲
教学目标:
1、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概括课文内容的两种方法。
3、感悟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初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的运用。
难点:能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磁性黑板贴 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神话”
(课前谈话)1.师:上课前,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几个问题。天上的星星是什么?月亮上是不是真的住着嫦娥?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
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我们可以借助很多的先进工具去了解宇宙,解开这些谜团。
(导入)师: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啊,坐在门前,仰望着天上的月亮,问爸爸:“月亮是什么呀?月亮上有什么呢?”你猜猜看,爸爸会怎样回答呢?
生:他们去想象,猜测,编故事……
3.小结、过渡:对。当遇到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时,我们的祖先就发挥丰富的想象,编出一个又一个故事,于是就有了美丽的神话。(板书:神话)那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你来说。(指名2-3人故事)预设:有学生说到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师:这是民间故事,以后我们学到民间故事时我们会来区别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二.检测预习,理清脉络
1.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板书课题)。拿出手来写一写题目。(写到“辟”时出示空白板贴)“辟”啊是个生字,左边先写一个“尸”再写一个口,表示一个罪人跪着,右边是一个“辛”,也是它的部首,在古代指行刑时用的大刀。在古代的时候这个“辟”是什么意思呢?(生:砍)你再读读这个词语,现在“辟”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既是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又是一个成语,咱们再来把它读一读。
2、师:课前老师发给大家一张预习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出示一张预习单)我们主要看第二部分,这是XX收集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每个两遍。
生读。
师:看精疲力竭这个词,谁能用拆字法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生解释。
师:理解的非常准确。“竭”就是力气用完的意思。(点击出示竭的意思)这个“竭”虽然是个生字,但是和许多学过的字是比较相近的,比如说“喝、渴”,换换部首就可以了,来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记住了吗?考考你们,拿出作业纸,把这个词书写在田字格上。
3、.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故事
4.师:都读完了吗?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其实呢,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把它讲清楚,(出示三个问题)
出示:为何要开天辟地?
如何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之后又如何?
7.组织交流:
①师:盘古为何要开天辟地,哪一小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生1:第一小节写为什么开天辟地。
追问: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来,我们在第一小节后面画上双竖线。你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读文。
师:读的非常的流利,正确,尤其是有一个字,特别难读,你竟然把它读对了,非常了不起。(出示:混的两个意思)这个字有两个意思,看看课文中应该选哪个意思? 这个大鸡蛋里什么和什么掺杂在一起?什么都分不出,什么都看不见,黑乎乎的一片,简直就是“昏天黑地”(相机板书:昏天黑地)。你觉得这样好吗?把这个词再读一遍。(板贴出示:混沌一团)
②.师:哪些小节又写了它是如何开辟天地的呢?(板书:开天辟地)
预设:A:生1:第二小节写他怎样开天辟地。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3-5也是写怎样开天辟地的。
师:何以见得?
生2:3-5写盘古顶天立地,他这样是防止天地重新合拢,说明开天辟地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
师:讲得真好,理由充分。(对生1)你同意吗?
B:生:第一小节写为什么开天辟地。2-5小节写盘古怎样开天辟地。
师:你真会读故事,一下子就找到了。有多少同学也找到了?来,我们在第五小节后面画个双竖线。
这部分内容比较长,这样吧,同桌两人合作,你读一句,他读一句,合作读一读,读错了帮助纠正一下,读得好给点表扬。
师: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10.师:开天辟地又如何呢?
生:天地不再合拢,盘古精疲力竭地倒下了,他的身躯化生成了万物。(相机板书:化生万物)
师:第7小节用写了他的9个变化,请9位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指名9个学生开火车读。
11、师:看,原先的天地什么都没有,非常的单调。现在化生出了风云、雷霆、太阳、月亮、三山五岳、江河、大道、良田和雨露甘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改天换地(相机板书:改天换地)
12、师: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谁来把黑板上的六个词语连起来简要的说一说这个故事。(不要怕,老师会帮你的)
提示:最初的时候……,后来……,最后……
你看,多简单啊,这样非常简要的把故事主要内容讲清楚了。其实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概括了故事的内容。快速把它找出来。(生找)它是课文的中心句,看看,他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那我们分段的时候就不能把它和第七小节分在一起。在第七小节后面画上双竖线。
1.小结:以后我们读到故事就可以用这样的三句话来概况主要内容,也可以尝试到故事中去找一找它的中心句。
三.练习复述故事
1、师:其实神话故事得以流传靠的是什么呢?是人们的讲述(出示:讲述),为了让这则神话故事流传下去我们也要学会讲述它。你看看,这三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最简单、最好讲?
生:第一部分最简单。
师:你来讲。(强调第一句话不能少)
生讲第一部分。
师:他注意到了这句话\请注意这句话(出现第一句,变成红色)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句话很重要。看,几乎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出示这三个神话故事开篇第一小节,第一句用红笔标注)想一想为什么神话故事的开头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离现在非常非常久了。
师(追问):久到什么样子?
生:久到天和地都还没有分开。
师:简短的一句话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所以,同学们讲神话故事的时候,这句话不能丢,它是故事的背景。
2.师:剩下的两部分,哪一个比较难讲?
预设:A\生:第三部分难讲。
师:那第二部分就是比较简单的咯。今天我们就来练习讲好这一部分。
B\生:第二部分比较难讲。
师:那今天我们就迎难而上,练习讲好这一部分。一个故事要讲清楚,它的关键情节不能少,先读一读2-5小节,哪些情节特别关键?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生读一读,画一画。
交流:师:你觉得哪些是主要情节?
1. 动作。(相机出示句子:盘古见身边有……大鸡蛋破碎了。)
2. 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很关键?
生:他写了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师:抓住他的什么方面来写的?
生:抓住动作来写的
师:是的,我们来看看写了哪些动作。(点击动作变红)我们来学学他的动作。老师这儿有一把凿,一把斧,谁来演一演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指名学生持和握)怎么劈?怎么凿?指导学生做好动作。猛劈猛凿,你来做做这个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们会做这个动作了吗?我们一起来,(引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好这句话)真棒!再来,(学生再读)过程非常漫长,再来一遍(点击出示填空)
3、师:这个关键情节记住了吗?从这个关键情节中我们了解到盘古是这样开天辟地的,你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感受到盘古力大无穷,非常勇猛。
4、师:是的,还有什么关键情节不能丢?
预设:A \生:讲到第三小节
师:从这个情节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成语:顶天立地
B\生讲到第五小节
师:点击出示句子。这个“撑”能换成“站”吗?为什么?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动作。这个“撑”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盘古形象?
5、师:关键情节都记住了,讲故事的时候这些关键情节千万不能丢。现在我们要把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讲一讲,先自己读一读1-5小节准备一下。
6、学生对着填空准备,进行第一阶段复述: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大神醒来发现周围一片黑暗(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生自己复述
评价:非常的棒,看,现在咱们讲述的内容和课文内容相差无几,这就叫“记忆性复述”。第二阶段复述:
师:现在我们加深难度。出示图片和提纲。看大屏幕,这些图片和提纲就是故事的支架,那些主要情节就是故事的血肉。请同学们先同桌合作复述,一名同学讲第一第三幅图,另一名同学就负责第二幅图。同桌合作复述。
指名一位同学复述(1名)
评价:非常自信,他把书上的内容充分地消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让老师觉得听他讲神话故事真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保留关键情节的同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这就叫(出示板贴)“创造性复述”,是复述的最高境界,同学们可以课后自己试着讲讲看。
第三阶段复述:老师这有一张表格,
(出示作业要求:利用饭后休闲时光,将《开天辟地》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请爸爸妈妈为你们打星。
1. 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2. 语句通顺、有条理,能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语言。
3. 表情丰富,能配合适当的动作,富有感染力。)
明天来了以后交给你们语文老师。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开天辟地》这则中国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得以流传,是因为人民群众口口相传,课后试着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