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探寻儿童诗教学有效读写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菽霞
 

探寻儿童诗教学有效读写的密码

——听《乡下孩子》有感

武进区政平小学    王菽霞

儿童诗,是指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由此可见,儿童诗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节奏感、美感和童趣。那么,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它的特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呢?许多教师都把住了儿童诗教学的脉搏——朗读和仿写。不过,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下面,就以《乡下孩子》一课的教学来浅谈一下我对儿童诗中读、写训练的思考。

问题一:学生读不出感情怎么办?

“诗以声传,行之久远”,儿童诗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她特别适合读。在《乡下孩子》的2~3小节的教学中,教师试图从读上面来感受诗的美感和童趣,但是学生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片段一】

师:课文中的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件?

生:我最喜欢捉蝴蝶。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生:读。

师:嗯,你读得很认真。但没有听出你对这件事的喜爱。谁再来读一读?

生:平淡地读。

师:嗯,你的声音很响亮。

师:把蝴蝶抓在手里,他在想什么?

生想了一会儿:他在想这只蝴蝶真漂亮。

师:是呀,他在想这只漂亮的蝴蝶会飞到哪儿去?这只蝴蝶会看到哪些事情?

……

【评析】从上面的片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教师希望学生读好“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这句话,但是两次指名读都没有读出味儿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当学生回答“我最喜欢捉蝴蝶。”时,教师应继续追问“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那份喜欢,让情感充盈全身,从而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样就可以避免两次朗读都没有到位的尴尬。由此,本人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儿童诗的能力呢?下面的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对比案例】

师:这些事情中,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含草叶,吹歌曲。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可以吹出动听的歌曲。

师:是呀,草叶吹出的歌曲可动听了,小朋友想听吗?(播放《吹草哨儿》

师:草哨吹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生:像银铃。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多快乐呀,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出示句子: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还喜欢做什么?

生:我喜欢挖野菜,喂小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猪身上的毛很光滑。

生:因为喂饱了的小猪肚子圆圆的,很好笑。

师:请大家看图,吃饱了的小猪像什么?

生:就像一个皮球。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生:(有感情地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生:(表演读)

师:一起读一读。

生:(开心地边做动作,边读)

师:还有谁喜欢干什么?

生:我喜欢捉蝴蝶,编故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故事很有趣。

师:谁想去捉蝴蝶?(出示美丽的蝴蝶)

生:(不停地惊呼)

师:你会怎样捉蝴蝶?

生:我会说蝴蝶别跑。

生:我会偷偷地用一个网套住它。

师:请大家一起读(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生:有感情地朗读。

……

【评析】儿童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载体,首先,它在形式上具有“短句、分行、押韵、讲究节奏与韵律”的特点,便于抒情,便于诵记。其次,它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儿童色彩,而淡化思想的深刻性,即“情动于衷而发于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代儿童诗语言的天真精炼决定的。第三,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现代儿童诗在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依赖想象展开巧妙的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基于儿童诗的这些特点,这位教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读出对诗句的体悟。

一、借助音乐激情读。法国作曲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音乐中明快的节奏,能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能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能表现作者悲哀的情调……孩子在朗读时很容易对诗歌“感之于外,受之于内”。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吹草哨的情景,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吹草哨的样子,更欣赏到了哨曲的动听,产生了读的欲望,然后教师给学生配上哨曲朗读,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读得入情入味。

二、借助图片想象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呢?在理解“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这句话时,教师紧扣诗歌想象丰富的特点,借助美丽的蝴蝶图片,引导学生去想象:“你会怎样捉蝴蝶?”,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对蝴蝶的喜爱之情也随之愈浓,从而用朗读表达了这份喜爱。

三、借助动作表演读。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儿童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儿童色彩,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朗读。在指导朗读“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来感受小猪的憨态可掬,学生都笑了,然后教师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读,这时的朗读可以说是充满了欢乐。

问题二:学生仿写困难怎么办?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仿写是许多教师的选择。

【片段二】

师:小朋友,这是一首儿童诗,请你仔细看一下23两小节,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每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师:你真聪明,你们能学着来说一说吗?(出示:捉几条虫子                。摘几朵野花                     。割一篮青草                     。放一只风筝            。)

生逐句说。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画,用刚才这种句式跟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

师:把刚才说的话写在画旁边。

指名交流,有些学生把句式都丢了。

【评析】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不仅采用仿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引导学生去发现诗句的特点,体现了学结构用结构的理念,但最后学生的仿写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仿说内容和仿写内容没有有机整合起来,忽略了仿写的梯度。那如何才能使学生轻松地仿写呢?下面的案例给予了我一些思考。

【对比案例】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远不止这些呢?还会有什么?

生:用泥土做枪。

生:用青蛙脚钓青蛙。

师:青蛙是除害能手,我们不能伤害它。

生:挖地洞。

生:捉螃蟹。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有趣的事编到诗歌里去,你会编吗?

(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采一束野花,              

捉一只蝈蝈,            

                             。)

生:采一束野花,引来美丽的蝴蝶。

生:采一束野花,乐坏了空花瓶。

生:采一束野花,送给爱我的妈妈。

师:真棒,表扬她。

生:捉一只蝈蝈,能唱出美妙的歌曲。

生:捉一只蝈蝈,放在床头做我的闹钟。

师:谁能把刚才说的话连成一段诗吗?

生:采一束野花,引来了一群蜜蜂;捉一只蝈蝈,当我的闹钟;逮一根萝卜,乐坏了小白兔。

师:一位小诗人诞生了。

【评析】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思维敏捷、说得欢畅。仔细分析,发现了这样几个秘密。

一、内容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不管是仿说训练还是仿写训练,内容都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乡下孩子》的两课教学中,教师都重视了内容的生活性,但操作不同,第一位教师是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句式训练,然后再让学生针对课前画好的生活图片进行仿写,这样做,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还行,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了困难,因此,在反馈中我们看到有些学生把句式都丢了。第二位教师则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趣事,然后出示文中的句式,让学生接着说下去,学生说得很轻松,这正是“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呀,不仅是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让教师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句式源于诗歌。儿童学诗要立足于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先引导学生形仿。《乡下孩子》这首诗歌的一些句式很有特点,两位教师都找准了仿点,第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诗句的特点后,就出示了一些句子补白;第二位教师没有刻意地去找特点,而是用文中的句子牵引着学生去补白,“意会而不言传”,对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也许这样做效果更好一些。

三、作品源于片语。在李政涛吴玉如教授主编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对二年级的教学提出了这样一项任务“结合童话、儿歌学习,学习创作童话和儿歌。”由此可见,二年级的说话或写话训练已不再是停留在一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的水平上,而应该进行段的训练,尤其是孩子喜欢的童话或儿歌。在《乡下孩子》的教学中,前者只停留在指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写好一句话的目标上,后者却关注了学生对儿童诗的仿说,指导时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照顾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儿童诗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读、写水平,教师就应具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和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