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听诗歌教学有感
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青亚
 

   923日我有幸聆听了郑芳老师、谢晓丽老师和唐琪老师所上的诗歌教学课。以下谈谈自己对这几节课的听课感想。

       《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全诗语言简练而有童趣,意境清新活泼,比喻和象征手法运用贴切,富有乡土气息。郑老师从孩子们的一组组画面入手吸引孩子们,处处创设情境,让学生编故事体会“编出美丽的故事”;“吹草叶”运用实践体验情境,让学生动嘴吹一吹;“逮小鱼”“挖野菜”运用角色表演、动作表演进入情境加深对诗文的字面之外的理解,体味乡下孩子的快乐。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问题意识,不是单纯的由老师提出问题。练说动宾短语时不单纯说三个字,如“编花环”,要说得具体,编花环干什么,让学生学会写精彩的句子。

      《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古诗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老师也往往会上成“逐字逐句讲析”的理解课,学生显得比较被动。谢老师选择上古诗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本课无论是在导入新课的创设情境,感受意象时的画面想象方面,还是在领悟与升华诗情,激发阅读与积累方面,都进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特别是从“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自然过渡到品味“愁”,整个环节围绕景物,紧紧扣住诗眼“愁”字展开教学。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如,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没有真正触摸到诗人那颗忧愁的心,与作者共鸣的目的,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试着增加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愁思的诗句进行对照体会。

         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诗的意境,唐老师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第一、反复朗读,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老师的朗读教学也是有梯度的,在一次次的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中。第二、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唐老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步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小牧童的想法。

         但在诗的教学中,我发现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正确地朗读古诗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在想象古诗的意境的时候,学生就不太流畅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同样的课堂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老师的缜密思考,精心备课。这不正是自己所缺的吗?反思自己的教学,每节课都去用心准备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