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
《墨梅》课堂实录(魏星)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菽霞
《墨梅》课堂实录
执教老师:魏星 整理:王菽霞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生:喜欢。
师:那当你看到玫瑰会想到什么词语?
生:高贵和爱情。
生:娇艳欲滴。
师:这符合花的特性,还有吗?
生:高贵华丽
生:艳丽
生:花容月貌,美丽动人
生:浪漫。
师:唐朝,人们喜欢什么花呢?
生:牡丹
师:对,宫廷里的佳丽们还用簪子把牡丹别在头上呢,看到牡丹,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国色天香
师:把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花中之王
生:倾国倾城
生:富贵端庄
生:富贵吉祥
师:富贵有了就写吉祥吧
生:高贵典雅
师:唐朝时人们喜欢牡丹,都想追求高贵典雅的生活;宋朝人们喜欢什么花?
生:梅花。
师:看到梅花你的脑海里又会跳出什么词语呢?
生:不屈不挠
师:把这个词语写在这一边。
生:不畏严寒
生:迎风斗雪
生:雪中高士
生:斗雪吐艳
生:冰清玉洁
师:同学们了不起,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词语,把描写牡丹花的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字写得很好,工整、端庄,看来同学们不仅积累多,字也写得好,老师喜欢你们。把描写梅花的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王冕的一首诗,题目是《墨梅》。你们预习了吗?懂吗?怎样才能证明你读懂了?
生:我可以有感情地朗读。
师:请你读一下。
生:读。
师:有进步,一开始把洗砚读错了,后来自己能改正,奖励你推荐一个好声音来读一读。
生推荐另一个学生上台读。
师:别人推荐你,你有什么获奖感言?
生:我很高兴。
师:你觉得好声音的标准是什么?
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师:这是好声音的第一条标准,还有吗?
生:要有感情。
师:什么叫有感情?
生:就是要读懂意思?
师:什么叫读懂意思?
生:就是要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
师:谁还有补充?
生:读懂意思就是要在读诗时能读出这首诗的画面。
师:对,朗读时要能看到这幅画面,能感受到梅花的形象、姿态、香气以及这首诗背后的王冕这个人。
生:要能读透这首诗的精髓。
师:就是要让你的心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起来。
生:有感情就是要读得抑扬顿挫。
师:是,读书时有时要委婉,有时要高昂,但不能太过。
师问推荐上来的好声音:你有没有这个信心读好。
生:墨梅(平淡)
师:你看到这幅画了吗?再读。
生:吾家洗砚池头树。(感情不到位)
师:这是谁家的?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生:吾家(重读了)
师:为什么把“吾家”突出来?
生:因为我喜欢。
师:接着读,要把梅花的特点读出来?
生:个个花开淡墨痕。
师:为什么把“淡墨痕”读轻了?
生:因为墨色很淡。
生继续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淡淡的清气流溢出来了吗?
生再读。
师:淡淡的清气流动着、流动着,谁再来读。
生读。
师:淡淡的清香散发到你这儿来了。
生读。
师:淡淡的清气流动着流动着,充满了书房,充满了天地,你再来读。
师:淡淡的清气不仅流进了王冕的心里,还流到了我们的心田,一起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能把感觉读出来了,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读懂了。
生:用自己的话把古诗的意思说出来。
师:说一下。
生:我家洗砚池旁边有一棵梅花树,盛开的梅花颜色很淡,我不要别人夸它颜色怎么样,只求它能把清香充满整个天地。
师:不错,但梅花开得怎么样没有描述出来,谁来补充一下。
生:梅花朵朵,开得十分茂盛。
师:谁再来说说诗意。
生:我家洗砚池旁边种了一棵梅花树,它的花形很漂亮,一朵一朵,开得很茂盛,花瓣的颜色就像是用毛笔轻轻点染了一下。我不要人们夸它颜色好看,只要它的香气能充满整个天地。
师:还能用什么方式证明自己读懂了?
生:我知道王冕写这首诗的用意。
师:好的,我想问一下大家,现实中有没有墨色的梅花。
生:没有。
师:为什么王冕用淡淡的墨色画梅花呢?用意何在?
生:要学习梅花的刻苦精神。
师:刻苦精神?
生:梅花是在冬天开放的,冬天寒风凛冽,可梅花不怕寒冷,还是努力地开放着,把香气散发出去。
师:是呀,无论环境有多恶劣,梅花还是刻苦地、努力地开放着,它要把香气散发出去。
师:谁还知道王冕的用意在哪?
生:欣赏梅花的精神。
生:他把自己比作梅花,把贪官比作寒风,他要用自己的清廉来抵御贪风。
师:对,王冕家境很穷,他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又屡试不第,后来走上画画道路,却不愿巴结权贵,生活很清贫。但无论生活有多难,他都要像梅花一样努力开放,让香气散发出去。写墨梅诗就是写他自己。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这种精神,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派小组代表把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生:清、墨、满、流、淡、不、只。
师:为什么写“清”?
生:清表示清香。
师:清气不是清香,是一种品质。还有补充吗?
生:清表示两袖清风。
师:嗯,两袖清风是一种品德,这个补充很重要。同学们,会倾听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素养。
生:王冕不想和权贵同流合污,想清清白白地做人。
师:这个补充也很重要。认为“清”的请举手。
师:为什么写“墨”呢?
生:墨水是淡淡的,平常的,王冕不想当官。
师:而且这首诗就叫“墨梅”,认为是墨的请举手。
师:为什么写“满”呢?
生:充满。
师:充满就能表现诗人的感情。
生:嗯……
师:想不出,没事,你可以请其他同学来补充。
生: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清气代表品质,满就是充满的意思。
师:说明这种品质很丰满。
生:清表现精神,满就讲精神充满天地。
师:清气散发着,流动着,他要把清气发散到整个社会。如果是这样,这句话中哪个字表达发扬光大的?
生:流。
师:为什么是“流”?
生:流传。
师:不是这个“留”。
生:想让这种精神传到每个人身上。
师:流在朗读时有什么感觉?
生:动态。
师:同意的请举手。
师:为什么是这个“淡”?
生:王冕家境虽穷,但做了一个清白的人。
师:同意的请举手。
师:为什么是“不”?
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主张。
师:为什么写“只”?
生:王冕和梅花一样,有着清廉高贵的品质,他不追求功名利禄,没有任何杂念,仅想把这种清廉精神发扬光大。
师:同学们的选择都有道理,选出来的这些字可以称为——
生:诗眼。
师:学诗要抓诗眼,学词要抓——
生:词眼。
师:文章呢?
生:文眼。
师:报纸呢?
生:报眼。
师:上网学习呢?
生:网眼。
师:抓住诗眼就能证明读懂了,还有什么方法?
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师:为什么?
生:老师平时经常说能反问的人最聪明。
师: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王冕开始是画荷花,为什么后来画梅花呢?
生:王冕为什么写这首诗?
生:现实生活中没有墨色的梅花,王冕为什么写“淡墨痕”呢?
师:这些问题先不讨论,现在聚焦在“不”。大家看,这首诗前两句写墨梅,第三句用“不”字转入抒情。这个公式就是先描写,而后用“不“抒发诗人的志向。朗读时描写部分该怎么读,转的感觉又能不能读出来呢,谁来。
师引读: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转)
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生共读:《梅花》、《早梅》、《玉楼春》。
师:写其他事物也有这样的诗句。
师生共读:《石灰吟》、《咏柳》、《游园不值》、《早发白帝城》、《草》、《题西林壁》、《独坐敬亭山》。
师:还想读吗?
生:想。
师:不读了。
师:刚才几首诗都是前两句描写,后两句抒情。如果给你一种事物,你能用这种起承转合的方式来读一读吗?(出示:荷花 竹子 秋菊 落叶 野草 胡杨 流星 滴水 萤火 激流)
师:谁来把这些事物读一读。
生读。
师: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种事物写一写,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写四句诗。
生写作(配乐)
师:我们成章小学的学生能不能出口成章呢?还要时间,真佩服你们,换作我早就投降了,来,写好的先交流,没好的打个腹稿,写好的上台交流。开始。
生:竹。
师:作者。
生:说自己的名字。
生:读诗句。
师:已经有诗的样子了。
生继续交流。
师:背诵墨梅。
师:同学们,王冕借这首诗告诉我们,虽然当时的宋朝受到外强侵扰,但处在这不好的环境中,我还是要像梅花一样努力开放,把清气充满整个天地。
下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