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水》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晓丽
 

《水》听课反思

——特级教师薛法根

武进区政平小学  谢晓丽

2015326日,又一次听到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一直以来非常喜欢薛老师,他的课堂有自己的想法,更扎实有效。本次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水》。课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窑。作者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以前听过很多次这篇课文的公开课。老师们都以记叙文的形式。而这次听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令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开始了:

特级教师思路独特:

一、直奔朗读中心,感受词句魅力

1、长句子朗读。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三句难读的长句子:①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②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③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在每个句子中,教师的讲解都有渗透,关注多音字“扇”“血”的读音;关注词语不同用法给意思带来的变化,如“吸吮、吮吸”“湿润、润湿”。从中解决了朗读的困难,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2、词序的渗透。通过上面长句子提炼出两个词语用的顺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从而引出“词序”这一概念。提醒学生今后用词需斟酌、谨慎。从中,让我们感受到薛老师不仅仅在教语文课,而是真正地教语文这门课程

3、中心的挖掘。五年级孩子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老师提出关于中心的问题:“水这篇课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从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是中心问题,老师这一问,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很自然地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得都在理。记得以前听这节课时,其他上课老师就是围绕这个问题而设计四十分钟的课堂的,然而薛老师却用五分钟时间解决了,余下的时间他做关于语文学习更重要的事。突然让我想到关于语文教学的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我想特级教师已经全做到了。不愧为名师啊。

二、     文章体裁揭示,遵循规律教语文

1、小说特点。每篇课文都有属于它自身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结构与特点。薛老师正是紧扣这篇课文是小说这一体裁,按小说的要求进行教学。“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再写一个画面”,画面就是场景,不同场景中有人物、事件、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

2、找线索。小说是靠线索引领整篇文章的。于是教师以三个场景为线索进行教学。

3、谈滋味。每个场景中有不同的滋味,让学生找出来。“苦乐”这两种滋味一直交织在一起。通过理解感悟,将作者的情感升华。

三、对比找不同,揭示文章主旨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苦乐的滋味学生谈得很深刻。但是同是“乐”,却有不同的滋味。通过第35自然段的对比进行深入分析。

1、比有角度。雨天洗澡身体什么地方乐?勺水冲凉呢?从“人数、时间长短、谁给带来的”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这一比,学生对不同场景中的“乐”有了更深的体会。

2、比有深度。同时快乐,哪个更深刻?从篇幅上来说?不难看出勺水冲凉给作者带来更深的印象。因为篇幅长,写得多,写是细腻。从中感受到难以忘记,只因为母爱。有母亲的地方就有爱,就是无限的回忆,升华了的主旨。

3、比有程度。通过前两个比的角度、程度,最后点明课题——“饿水”,“水仅仅是水吗?还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用“饿”表达了渴的强烈程度,极度缺水。

四、不离本意,回到语文原点

1、写作手法:反衬、细写。

通过苦中寻乐、乐中有苦,揭示“以乐写苦”的 “反衬”用法。同时问学生:课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个小节?(出示第5小节)这里面藏着写作秘密。点明细描的方法:分部写,把短的时间拉长。多么通俗易懂,学生一听就会。

2、指导朗读背诵。通过详细讲解,这步就容易多了,背诵,能让学生进行积累,同时学以致用。

3、拓展升华,由篇及类。语文课本中出现几篇小说,小说的教法与学法结构相同。教师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他的课堂中我学到很多。我相信,只有多出去学习、多思考,才不会做一只“井底之蛙”。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