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
古诗,原来也有这种精彩发布时间:2016-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晓丽
古诗,原来也有这种精彩
——走近名师:著名特级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武进区政平小学 谢晓丽
4月16日,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很荣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的古诗课《墨梅》。一直以来,我对古诗教学很感兴趣,听了他的课后,受益匪浅,深深地感受到:古诗原来可以这样教,竟然有这种精彩!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
- 以类导学,有效激发兴趣
因为讲梅,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先由花引入:同学们都喜欢花,看到玫瑰花想到什么词?在唐朝人们喜欢什么花?牡丹。又想到什么词语?到了宋朝,人们喜欢什么?梅花。你头脑中跳出什么词语?最后揭题。
我认为这个环节的以下好处:一是可以积累大量的关于描写花的成语,运用学生已经俱备的知识,再次唤醒他们的学习经验。二是通过对花的介绍,将梅花这一特有的品质凸显出来,为下面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三是通过几种花的对比,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教学方式灵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以读代讲,促进孩子理解
最欣赏魏老师关于检查预习时提的一个问题:课文都预习了吗?懂了吗?怎样证明读懂这首诗呢?学生回答如下几种方法:
- 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个环节,魏老师与时俱进,将“好声音”这一词充分运用。并且指出好声音的标准:正确、流利地读;有抑扬顿挫;读出画面感;这无形中也是对朗读水平的指导,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这个水平达到了,这首诗肯定读懂了。
- 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
在这其中,魏老师让学生找诗中的一个字,最能反映梅花精神的。学生四个一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充分说明自己找的理由。学生讲的头头是道,理由充分。虽然最终没有点明到底是哪个字,但是这个过程设计得很有价值。
-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善于发问,就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和解答疑问的过程。这也是学习语文最高的境界了。
- 以诗带诗,创设诗意氛围
古代诗人写关于梅花的诗很多,魏老师能够找到好几首都是写梅花的古诗,让学生进行诵读。同时,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的标准,充分进行的拓展。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博大精深的古诗教学中。
- 由此及彼,探究古诗创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前两句描写,第三句用了一个“不”字进行转折,第四句抒情。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我以前还不曾注意到。并且魏老师能够拓展很多类似结构的诗,如《石灰吟》《早发白帝城》《题西林壁》《独坐敬亭山》等。这些诗都是小学生必备古诗,学生对他们并不陌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从而真正学到了诗中“不”独有的特色。值得学习。
- 由外而内,提升写诗动力
承接上个问题,教师趁热打铁,出示一些典型事物,如荷花、竹子、秋菊、落叶、野草、胡杨、流星、滴水、萤火、激流等事物进行创作。有了写诗结构:前两句描写事物,后面用“不”字转折,最后抒情。学生创作得还不错。尤其在前两句,学生对事物进行描写很好。之所以写得好,其实仔细分析,魏老师的选取事物非常有代表性。这些事物不是随便信手拈来,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发掘的。“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课后,魏老师又进行了一个“基于儿童的语用课堂”的讲座。在这个讲座中,他充分地阐述了自己备课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文本言语的生成,即揣摩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思的,内在的言语生成规则是什么。他一直引用这样一句话“语言是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第二,儿童言语的生成,就是思考如何以课文为载体发展儿童语言,并在语言发展中价值、情感、思维的生长。
同时,他又提出关注文本时,教师要有“干货”,就是教师扎扎实实教的东西,如朗读、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关注儿童言语生成,需要寻找催化剂的“酶”。具体方法是:找到教材中的“伟大事物”、挑起教学中的“矛盾生成”、追求学习中的“游戏精神”、创造课堂中的“格式塔质”( 1+1>2)。
魏老师讲了很多,听了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我想:语文教学的路还很长,只有慢慢地跟着大师学,不断思考与反思,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