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
语文,是一种生长发布时间:2014-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菽霞
语文,是一种生长
王菽霞
今天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高子阳执教的《欢乐的泼水节》,他那独特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在拓展中长见识
众所周之,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高老师的课堂并不囿于泼水这个情景,而是借助媒体播放了许多与泼水节相关的图片,比如泼水节人们的盛装,泼水节吃的粑粑,泼水节玩的自制土箭等,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更为立体的了解。也使教材在学生的心中变得更加丰满。
二、在思辨中得学法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是各科教学的重点。尤其是低年级,更要耐心地呵护。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提问,正是因为高老师以真诚之心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氛围,他从不为学生的问题是否有多大的价值而表现出不满,只是一个劲地笑着鼓励学生不断提问。对文本的质疑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更是高老师选择的一种教学策略,他既让学生质疑,同时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答问题,理解文本。而且,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给予明确的表态,而是处处示弱引导学生自己课后去解决。这种策略,既让学生明白读书要边读边思,还体现了我国古代学者强调的“自得”精神,即“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 在猜测中明字义
高老师的课堂无不洋溢着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在理解生字“吉”时,高老师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从汉字起源出发,利用媒体出示古文字“吉”,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一个、二个、三个……二十几个学生有机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种等待正体现了高老师的学生观和开放的心态,可喜的是,高老师还真的等到了正确的说法,这让我想到了“静待花开”四个字。
- 在添句中显语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高老师结合泼水节的吃、穿、玩、说设计了一个添句的训练,让学生在反复地推敲中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耐人寻味,这就是求异思维带来的精彩!语文,是一种生长!这种生长不仅是语文学科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更是语文教学不断追求、不断发展的生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