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名师工作室>>备课室>>教学反思
《鞋匠的儿子》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14-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晓丽
 

 听了蒋老师教授《鞋匠的儿子》一课,非常喜欢蒋老师的授课风格,让孩子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却能做到收放自如。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几点反思:

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备课时,创设性地选取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激起学习的乐趣。例如:《鞋匠的儿子》课文中有这样一条隐线,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变为发出赞叹的掌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说,从而体会这三段话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同学生对文章和意境的体味是不同的。在感情朗读时对感情的理解和表达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千万不要强求一致。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教师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教师引读课文,用声情并茂地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学生从文章中感悟到了林肯的思想感情,体会了林肯当时的心情。

三、注重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这堂课中,教师经常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从林肯的话中,你感悟到林肯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地培养创新精神。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