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更多+ 最新更新
-
- 04-14墨香润校园 书法绽芳华
- 11-18写古代经典 颂政小墨香
- 12-25政平小学开展书法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 09-132021-2022第一学期书法特色工作计划
- 09-082020-2021第一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2-182018--2019第二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9-132018-2019第一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1-22关于“2017下半年学生写字水平考核工作”的通知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翰墨飘香>>成果展示>>教师论文
-
小学书法教学新探发布时间:2006/9/13 0:00:0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wangchunhua
小学书法教学新探
武进区政平小学 沈秋芳
我们政平小学书法教学活动近几年搞得红红火火,我正是在这个比较好的时候成为了自己早已梦寐以求的书法教师。经过几年的书法教学工作,对于教育教学的教训有了,经验多了,想法就更多了。针对一些不正常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以练为主,以赛为辅。
我提倡学生扎扎实实的临帖,而比赛可以选择性的参加。参加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检验学生学习书法的成果。故而,有选择的参加还是有利于书法学习的。但现在的书法比赛的“水分”又很大,所以还得以平时的临帖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在艰苦的临帖中提高兴趣的问题。我觉得艰苦也能得到乐趣,只是要讲究阶段性和层次性。举个例子,电脑游戏其实也很难玩的,动不动就game over了。但是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全然不减,百折不挠,另人感动。何也?因为游戏的设计很讲究阶段性和层次性:一关过了又是一关,还有积分。当然书法的学习和游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游戏的有效方法,有限提高书法的学习兴趣。在我的课堂上,我不会把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股脑的全给他们。我总是先告诉大家最基本的,然后先来练一个字,这个字我可以提供结构方法。之后要练的第二个字我就找个类似的字,或换了形旁、声旁来写。但这个字完全不提示结构和笔法。这样很难,但也很类似平时写字,这就有必要练习。也许学生写得很糟糕,但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发现平时常见的错误,有利于纠正。由于学习的形式变了,学生比较有兴趣。再者,发现了错误,纠正了之后那成功的喜悦也是很令人兴奋的。
对于书法特长小组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基础好,能力强。我的要求是:要用比参加一般比赛更严格的标准。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在具备一定基本功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背临,就是临帖但不许看字帖。又经过一段时间,这一关也过了,那么,我就找一些适当的,但学生没写过的字来念,学生写。还要写得符合自己平时临帖的风格(学生称之为听写生字)。其实,这就是一种创作的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的学生,就算现场给内容进行创作都可以比较好的完成。在我的书法小组里有30%的学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二、选择问题,适时提出。
提出问题,是各门课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向,这就给课堂上的思考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也正是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和思维多样性的表现。我们应允许、尊重、容纳学生对每个问题所做出的不同的答案。
对问题的思考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探究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思维的活动即思考。两者不可独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个过程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之,学习就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智的活动。没有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无目的的,盲目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设计适当的问题就显得非常关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这就成了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了。
书法课以动手为主,但这绝不意味着书法只靠下苦功练习就行。方法,在书法学习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方法也包含着相应的思考。在书法课上有思考的学生比没有思考的学生强。就是同一个人,思考前和思考后也会判若两人。可见,书法更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而艺术本身就产生于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产生了不用的艺术风格。因此我们丝毫不可忽略书法学习中对一些专业性问题的思考。
书法课要提的问题不在多,而在于恰当。也许就一个,但它恰恰是本一堂课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一个问题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多动手实践。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时就有意识的在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专门加了“思考问题”这一项内容。每一课在选择问题时我都会非常慎重,一定要挑重要的问。选出问题或将之列入教案的“教学过程”这一栏中。在课堂教学时提出来,供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往往就是一堂课的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学生找到答案了,那么重点、难点就清楚了。能在实践时用到,那么重点、难点就掌握了。
问题设计出来了,在什么时候提出来呢?我在教学中一般根据问题的不同,将其放在临摹前、临摹中、临摹后三个时间。基本原则是:(1)有关间架结构的问题要在临摹前提出来。这样,学生在思考后书写时就可以有意识的按照思考的方向去写了,有利于掌握结构。(2)有关基本比画的问题在临写中提出。因为这样的问题早早提出后,有的学生在书写时常常会忽略这些问题。而在写字当中正是学生应用笔法的时候,他们往往很在意老师在此时的各种提示。这时再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效果是最好的。(3)难度不大的问题可以写完字后再提出来。这些问题容易做到,有的学生无须教师提示也可以完成好。那么就不妨在写完后再提出思考。对了,当然很兴奋,信心更足了。错了,这么容易还没写好,那一定是粗心,没观察好,读字帖不够。注意到了再改,就对了。这样就加深了印象,下次不会写不好了。当然,写之后提问的前提是问题的答案不难,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到。否则,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我在书法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的尝试:
三年级第一学期讲《口字旁》。一切按部就班,学生开始练习,写完后我给他们提出了问题:口字旁应该居于汉字的什么位置比较好,请大家观察、比较后回答。学生此时就纷纷开始拿自己的字与范字作比较。原先注意观察的学生就注意到了,口字旁在汉字的左半部分中间偏上的位置。一部分人对了,他们非常高兴。但也有的学生事先没有仔细观察,结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他们对比之下看,的确是不一样。原来太不小心了,于是改,知道了症结所在一改就好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既使是再简单的问题不去认真对待也是会犯错的。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的尝试。看来,提问题还是很有讲究的,提什么问题,该在什么时候提出来,都不能随意处理,要三思而后行,“时机”是关键,而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思考,又必须是本课的主旨。
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老师提问题给他们,有是还会迫不及待的问我:“这节课问什么问题呀?”这真是让我欣喜。给学生提个问题吧,他们渴望着去思考呢!
三、传统艺术,渗透人文。
书法是国粹,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且是与传统文化思想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门类。书法以汉字为载体,这就意味着书法具有传承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特殊功能。历史上那一个书法大家不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书法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学习书法的人也自然不能对传统人文陌生。更加之当今时代重理清文之风日甚,传统人文的典章几成饰门之纹,身体力行者微乎其微。我们扪心自问,何尝不是亏待了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呢?我觉得,我是书法艺术的研究者,传统人文的受益者,有义务让我的学生们知道我们的先贤们对后人说了什么,教我们怎样做人。在我的书法教室黑板的右边专门开辟了一块园地,叫“每课箴言”内容都是我在《论语》中精挑细选的句子。这些句子内容不长,易于记忆。又是指导我们行为规范的金玉良言。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套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半部《论语》正其身”。此外,在我的书法课堂上还常常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边写字边欣赏着古典音乐,徜徉在那古典淳美的境界中。难怪常去书法二室的老师对那里的氛围羡慕不已,竟吸引得几位老师也来写字了。
小学的书法教学课堂是培养书法人才的摇篮,是未来的书法家起步的地方。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的,抛弃功利思想,满怀热情的带领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进入艺术的殿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