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更多+ 最新更新
-
- 04-14墨香润校园 书法绽芳华
- 11-18写古代经典 颂政小墨香
- 12-25政平小学开展书法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 09-132021-2022第一学期书法特色工作计划
- 09-082020-2021第一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2-182018--2019第二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9-132018-2019第一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1-22关于“2017下半年学生写字水平考核工作”的通知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翰墨飘香>>成果展示>>教师论文
-
书法艺术的“虚”与“实”发布时间:2006/9/13 0:00:0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wangchunhua
书法艺术的“虚”与“实”
--论虚摹实临与行笔速度
管华英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它以线条为基本表现语言,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同时它又以汉字为书写对象,融虚实于一体,兼收古代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学科的诸多因素,表达物象更为独特、深邃,更加博大精深.
一、书法艺术的起始点--虚摹实临
“虚摹实临”,是指习书者在临摹过程中,先用空划的方法进行“摹”练习,即以手指对照着范字进行“摹”练习,力争达到“摹”的目的和效果;然后再用实写的方法进行“临”练习,即用毛笔蘸上墨汁,对照范字进行“临”练习,从而达到“临”的目的和效果。这样就使“摹”、“临”很好地融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快习书者临摹水平的提高。
应该看到,“虚摹实临”方法与学习书法的其他方法一样,都是为提高习书者书艺水平服务的,都必须围绕而须臾不能脱离提高其书法水平这个根本目标。况且学习书法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虚摹实临”方法只是较好地解决了“摹”与“临”相脱节的毛病,将临摹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未给习书者彻底找到一条学习书法的速成之路。当然,不能否认,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真正的书法家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磨练的。所以,习书者尤其是初学者,万万不可以为掌握及使用了“虚摹实临”方法就可以速成。习书者要注意学习效果,不能贪多求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强书艺水平。学习书法有多种方法,“虚摹实临”只是其中一种。习书者欲提高书艺水平,不能也不可能指望一种方法“包打天下”,必须兼收并蓄,多方并用,互相配合,促进进步。习书者在使用“虚摹实临”方法的同时,要将读帖、创作以及请教行家等方法一并施用到书法学习过程中,多种方法的不断置换,交替使用会大大促进书艺水平的提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行笔速度。二、书法艺术的重难点--行笔速度
行笔速度,即为书者执笔进行书法书写时,依据书作内容需要,作出的或疾或缓、或顿或抢,或爽或涩的行笔态势,并产生出迥然不同的笔墨效果。行笔速度,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法——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笔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统称为“笔法三要素”。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总体上讲,行笔速度是在与笔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的互相配合、巧妙组合中,完成一幅书作的。但是,行笔速度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和制约着用笔其他要素艺术效果的发挥,甚至影响到一幅书作艺术价值的高低。然而,人们在分析研究笔法时,往往对笔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等要素的重视关注程度高于行笔速度,造成许多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对行笔速度的轻视,漠视,进而影响到书艺的提高。遍览古今优秀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书家通过对行笔速度的准确、巧妙、见微知著、多变而微妙、精致而灵性的把握与控制,及与其他用笔要素的完美配合,赋予书法作品神奇、隽永、摄人魂魄、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笼统地讲,毛笔书法应以徐缓的行笔速度为上。这既是书法通过含蓄、朦胧、力量内敛的艺术形式表现力的美的特征决定的,也是书法所使用的特殊工具、材料等所要求的。但是,在书法学习创作过程中,一味地以徐缓的速度写下去,缺乏必要的快、顿、抢、涩,屈等行笔速度的节奏变化,同样也难以达到书法艺术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较为具体地分析,毛笔书法行笔速度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一)徐缓。此种状态似秋日白云,滴水流石,徐徐缓缓,缓缓徐徐,徐缓之中蕴藏着巨大内力。徐缓的行笔速度,给人的突出印象和感觉是慢。惟其慢,要求书者的控笔能力要强。否则,所书线条往往千瘪而缺乏内涵。正是由于行笔速度慢,所书线条才显得沉着、饱满、圆润、结实、健康。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以静的姿态表现出动的节律和美感来。因而,徐缓的行笔速度,是书法学习与创作的主流行笔速度。观看书法大家作书,他们往往神情平静,举手投足间看似轻飘飘,实际上却时时在运力,而笔下则如行云流水,不愠不火,不急不躁。这些行家深谙书法行笔速度要决,因而,书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光彩夺目。许多书法爱好者没有完全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以为写毛笔字,行笔速度越快越能够表现出力感效果,越显得“有力”、“有劲”,提起毛笔,不假思索,快笔快墨快书,痛快倒是痛快,所书线条远末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其书作往往给人以浮躁、苍白乏力、基本功欠扎实等印象。所以,对于许多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徐缓的行笔速度是个基本功,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悉心分析才能达到比较娴熟地掌握与控制的程度,一般来讲,徐缓行笔速度的训练与操作方法是,在保持平和的心态下,坚持以静制动、以慢制胜的原则,扎扎实实、求稳求实效地写好一笔一画。
(二)疾厉。此种状态似烈马脱缰,洪水奔腾,咆哮汹涌,锐不可挡;疾厉的行笔速度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就是出笔迅速,行笔果断快捷、干净利落。前面讲过,徐缓是毛笔书法行笔速度的主导形式,但是,在徐缓行宅速度总趋势的前提下,事实上还存在着行笔快捷的速度状态,只是,较之徐缓的行笔速度,疾厉的行笔速度居于次要位置而已。疾厉的行笔速度往往是根据书家的感情起伏变化、书作内容的特定需要以及书写材科的不同等而时断时续、时多时少、时有时无地穿插在整个行笔过程中的一般来说,书家在创作激情进入高潮、书作内容出现大起伏以及笔头濡墨过多时等,易于出现疾厉的行笔速度,所书线条力感外露,飞白、枯笔不断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凌厉爽快的艺术感染力。应当说,疾厉的行笔速度在整个行笔状态中处于次要、从属位置,因而不能-—贯到底地使用-初学者尤其要注意适当把握疾厉的行笔速度的使用,笼统地说,应当尽量减少疾厉行笔速度的出现,以免陷于油滑,浮躁。
(三)涩滞。此种状态似九牛爬坡,逆水行舟,艰准前行,步履蹒跚。涩滞行笔速度让人明显感觉,书者似乎正艰难地克服横亘在笔下的高山大川,蜗牛般地向前进,所书线条高古、苍劲、老辣,墨色凝重,偶尔于不经意之中留下些许枯笔印记。涩滞行笔速度,尽管在一幅书作中出现的频率不十分高,但是,成功地运用涩滞行笔速度,最易于表现书法艺术那种“气韵生动”、“富有生气”的效果。但是,涩滞的行笔速度在书作中的运用不能滥,更不能随意为之,否则,极易使整幅书作显得“破”、“乱”,显得死气沉沉、了无生机。一般地讲,涩滞行笔速度大都使用在整幅作品的“换气”之处,即笔锋贮墨行将用尽时。有些人在涩滞行笔时,手故意颤抖,所书线条一顿一顿的,似乎显得很有力。其实,这是一种病笔,做作味儿浓,实则不可取。适当的做法是,保持中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适当加大,徐缓而肯定地将笔锋推出,收笔不顿不驻。
(四)顿却。此种状态似巨流涡旋,蛟龙养目,貌静实动,蓄势储锐。顿却行笔速度表现为笔锋着纸过程中的停顿。这种行笔貌似停顿,实际上随着笔锋着纸深度以及笔锋角度的不同,停顿的“原点”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同时,顿却行笔速度虽“停”,却蓄势待发,随时将写出下一笔画来。所以,顿却行笔速度,表面上、现象上是停顿,实际上则是在动,甚至酝酿着更大的动作。因此,顿却是毛笔书法行笔速度不可缺少的状态,且运用很普遍。因为,缺少顿却行笔速度的正确使用,书作往往容易产生内涵缺乏、线条无质感等弊病,难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一般地讲,顿却行笔速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静态中求变化。顿却行笔速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增加线条的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因而,使用顿却行笔速度时,一定要寓静于动,通过较静态的行笔速度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动感效果来。
(五)拚抢。此种状态似鱼跃龙门,饿虎扑食,惊心动魄,凌厉锐气。拚抢行笔速度主要表现为,线条飞动凌厉,笔断意连,让人明显感受到书者激越澎湃创作心态下的爽利、决绝的行笔态势。”拚抢行笔速度较之疾厉行笔速度,更快更猛更激烈,甚至会出现线条的形断。观看书家运用拚抢行笔速度作书,给人一种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般的感觉和印象。拚抢行笔速度大多比较适宜行草、狂草之类书体的创作。当然,在其他书体中,这种行笔速度也时有出现。拚抢行笔速度,往往要求书者驾驭毛笔的能力要强,否则容易出现笔笔露锋的弊病,给人以不沉着、笔墨基本控制能力欠佳等感觉。所以,初学者要慎重对待,不可随意为之,可以将之作为一种行笔速度技法进行研究学习,创作时要待笔墨控制能力全面提高后再适当加以运用。拚抢行笔速度,一般要求笔锋着纸深度要浅,有时几乎是笔尖轻着纸面,且笔锋角度以中锋为佳。
(六)屈折。此种状态似春蚕作茧,冬眠僵蛇,屈就成势,以图整体。屈折行笔速度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为了整幅书作或整个字的完整、完美,仄起笔锋,不顿不挫,不激不厉地“小心”运笔,以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屈折行笔速度在折画的书写时,表现得最为典型。因为折画是汉字书法里一种比较特殊的笔画,行笔速度过快,易于造成锋芒外露,外拓严重;过慢,则又可能造成过于肥大、比例失调等现象。因此,在使用屈折行笔速度时,要将笔锋稍稍提起,仄起笔锋,缓缓地折过,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当然,屈折行笔速度不止在折画中使用,用在其他笔画上也能产生较好的作用和效果。屈折行笔速度所产生的含蓄,圆润,连贯等艺术效果,往往为整幅作品增添巨大的感染力,令读者为之倾倒和称奇。
书法用笔有虚实,藏锋和露锋就是它的一种基本表现。藏锋是什么?藏就是虚,是声东击西,是看不见的存在,是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露锋是藏锋的对立,是坦坦白白的锋芒,是真实的流露,是对藏的颠覆,是藏锋的补充。所以篆书多不露锋,以示浑穆;隶书楷书藏多露少,端严而不失活泼;行草书藏露牵带、中侧并举,故虚实蜂起,意态万千。
书法中的虚实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技法操作上,而且贯穿于书法实践的全过程。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可以看出,平正是一种发端,是实在的根基,同时又是一种目的,一种虚灵的终极境界。险绝是一个过程,是和平正纠缠在一起的必由之路。沿着平正走下去,就是匠气就是俗;沿着险绝走下去,就是怪异就是狂;只是由平正而险绝再至平正的虚实转化,才是实实在在之后的超拔,才会臻于书法美的妙境.
书法的虚实贯彻于整体的书法活动当中,是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种反映。在当代书法苦于无计脱颖而出的时候,强调对“字外功”的重视决不是苛求或虚张声势。艺术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以技巧为基本前提的;但是,技巧是可望可及的实的东西,当技巧不成为问题时,修养、思想、品位等才是“秀出”的根本。跨过技法的门槛,平平而去是匠人,超脱拔俗才是大师。
可见,行笔速度是书法学习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技法要点,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才能逐步掌握,与“虚摹实临”相结合,是学习书法具有“实战”意义的可行方法,通过对此方法的有效运用,将使习书者临摹技法大为改观和进步,并将对习书者整个书艺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