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翰墨飘香>>成果展示>>教师论文
把握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心理要素
发布时间:2006/9/13 0:00:0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wangchunhua

把握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心理要素

武进政平小学  王英娟

写字教学的过程,是进行视动直辖训练的过程。心理因素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视动训练的和谐统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写好字的关键。长期以来,写字教学的指导,往往大多注重在方法上,忽视了写字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忽视了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的有碍于视支协调的心理因素。因而造成小学生写字兴趣不浓,写字效果不佳的结果。除了纠正、克服不利于视动直辖的各种心理因素,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一、纠正几个心理错位。

前面说过,学生的写字过程是视动协调的训练过程。学生熟练掌握并日趋灵活运用书写技能技巧的过程,便是视动协调达到和协调统一的过程。书写从视觉感知到动作技巧的熟练掌握中间便有一个心理适应、调试的环节。学生在书写初始阶段,往往出现几种和写字过程不相适应的心理状态。

1.观察、临写字帖前,主观意识过强,客观意识过弱。小学生临写字帖时,往往观察不细,想当然,对范帖的种种特点视而不见。临写出的字体和范帖相差甚远。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应尽可能让书写对象(笔画、字体)变为学生熟知的生动形象的物体,以激起学生对书写对象的兴趣,唤起认同、共鸣的心理。例如 (横折钩)的书写,是初学者的学习难点。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成一个运动员在做体操动作。字的书写,我们可以想象成一匹背上驮有粮食的骏马。这类字,关键是其背上要有足够的地方驮东西,从而形成头小而仰起,身子壮实宽大。进行指导学生观察时,让他们从生动有趣的形象中,激起对客观实在的笔画、字形美的兴趣和注意。其次,让学生忘却自我,临写时,宁可精,也不多而滥,宁可用橡皮擦,也不写自己认为不像的汉字。尽可能忠实原字帖的样子。小学生平时作业时,老师往往让学生一个抄十次八次,他们写字养成了只凭大概相似,而不求精确,写出的字当然相差很远。我们只有让学生进行这种仔细观察,书写时宁可少而精的训练,让学生主观意念多些,客观意念多些,才能让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原范帖的良好的书写品质。

2.局部意识过强,整体意识淡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临写字时,往往是看一笔,写一画,缺乏全盘、整体的意识。从而造成各笔画各部首之间失去有机的联系,结构布局不合理,行气脱节,书写的字难以过到美观、气韵生动的效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临习字帖之前,应让他们从大整体出发,从一个字,几个字乃至一行字,一个篇幅的字出发,把握整体形象、整体效果,做到胸有成竹。主要的措施有:做到心中有形;建立字群模型;领悟整幅字的形体风格。

(1)心中有形。要求学生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脑海里出现这个字的边线轮廓,并以此想象字形的特点,或从整体的字形中想象生动有趣的画面,从而达到整体认识汉字形状的特点。例如:我们从字的书字写体,可以把其概括成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也可以把其想象成一幅情趣盎然的春游图:上横是一个仰横,可以想象成一只在空中奋飞的小鸟;中横是一个平横,可以想象成一面红旗在空中飘扬;下横是一个卧横,可以想象成一个小山坡,一位少先队员正手举红旗在山坡上奔跑,他多么地高兴啊。学生在有趣的画面中感受到了汉字书写的形象美和整体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汉字书写的形态美。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很难写好等字。老师先出示许多用幻灯片书写的汉字,再出示一幅图:一个运动员在溜冰场上做着潇洒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找出这幅图与那个字的形态最相似。最后得出字和滑冰动作最相似。字的指导书写更有趣:学生写这个字往往是头十分大,身子十分小。老师照样写一个头大身小的字;再写一个头小身大的字;最后写一个头小但向上仰,挺胸,身壮结实的字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写字和投影图片上的真马最相像。学生在观察中能饶有兴趣地感受到了汉字整体形态的形象美。

(2)建立字群模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型,建立具有集合性的字群模型,是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汉字特点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汉字各种形态特点进行归类,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便于小学生识别、领悟的字形模块,使学生在书写前能做到心中有型。例如:等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上部分宽,分锅盖形;下部分窄,成小长方形,我们不妨给它归成一个类别——“蘑菇体。当学生在遇到这类字的时候,脑海中必然会出现一个蘑菇形的模块,写起字来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又如,等上部分收紧,下部分成倒锅盖形的字,我们又叫它们为倒蘑菇体等字,我们也给它们命名为马驮体。即要写好这类字其下部的横折钩要稍长,好似马背上能驮东西。由于学生在习字前心中有了字形的模块,写起字来,就能从大局着眼,行笔自如。

(3)领悟整幅字的形态风格,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只有整体地把握整幅字体的特点,才能领悟到书法作者的书写(艺术)风格,从而进一步揣摹书写笔墨的精妙处。在临写过程中,才能从形似达到神似。这一步的训练是以前两步作前提的,它又是书写者在整幅字中达到心中有型完美和协的统一。

因此,扭转小学生观察、认识字形特点只从局部出发的通病,十分必要。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的心理意念出发,从大局着眼,再进一步层层深入领悟、揣摹,是写字教学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二、克服几种不利于提高习字水平的心理。

自卑心理和自大心理,是写字教学过程中,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也是妨碍习字水平提高的拦路虎。自卑心理出现在初学者身上,他们往往看到别人的字写得好,而自己在练习了一阵子以后,仍不见效,便产生烦躁、自卑的心理,失去自信心,写起字来马虎了事;自大心理则是在习字一段时间以后,看到自己已写得不错了,以为练字就是这么一回事,没什么难学。这种人受字无百日功的影响最深。不肯长期付出时间,不愿意坚持不间断地练习。造成习字长进不大。

1.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教师要作深入地了解,有些学生可能坐姿、执笔不得要领,有些可能是观察认识字形方法不对。老师针对这些情况,作出相应指导: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字,乃至一个笔画,也应给予肯定、鼓励;再检查写不好字的原因,并及时纠正。例如,纠正不正确的执笔、坐姿,指出改正其掌握知识要领不当的地方;最后,老师作必要的示范,并根据学生的字体特点,引导其写唐朝颜真卿的正楷字帖;有些学生写的字稍微瘦长,可引导其临写欧阳询的正楷字帖。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练完字后,进行发现美的训练,即:善于把自己写的的字和范帖作比较写得好的字在字的右下方作的记号。这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2.克服自大心理,树立耐心和恒心。一部分小学生由于悟性较高,学东西较快上手。但一些学生看到自己学得比别人快,学得比别人好,便产生了沾沾自喜的心理。习字的过程,既是视动训练的过程,也是指腕肌肉运动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视练字的长期性,消除满足、自大心理。具体做法:(1)在肯定学生写字进步快的同时,给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制定长期进行书法比赛,并进行策略性的比赛排名,设立进步奖和准小书法家奖。营造比、学、赶、超的气氛。(2)经常和书法尖子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恒心,指出练好字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及时引导他们自我总结习字的成功经验,并在适当时机指出他们习字中存在的问题。(3)定时进行书法讲座,引导学生对书法形象美和艺术美的认识和品味,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向往和追求。
三、强化有意注意,明确训练目标,做到心思细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形成的。在写字教学中,单靠无意注意进行习字是行不通的,因为习字不是时时处处都有那么生动有趣,免不了有枯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利用外在的条件进行有目标有重点地训练。只有把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科学而高效的训练。我们利用生动和有趣的形象激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的习字兴趣。同时,我们也采用观察对比儿歌诵读动作演示等方法促使无意注意及时转化,并严格强化有意注意。为了学生真正认识、领悟汉字的形态美和艺术美,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体察入微。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用字形比较,儿歌诵读,动作操练等方法,促使学生心思细腻。(1)比较再比较,把注意力引向细微的地方,做到心中有点。汉字有形的,无论是单一的侧点,字头的三点,还是四点底,它们的方向都指向字的中心点。我们要求学生格中有点,心中有点才不会把字体写得散乱。汉字笔画、部首组合之间也显露出无形的。主要有:比一比,分清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接点相触点相交点相离点;比一比,认清笔形态细微特征的弯钩点回钩点弯角点尖角点等。例如,单人旁的一撇一竖这两笔。如果相接,侧使用使字体显得较紧凑;如果相离,侧显得字体疏朗;如果相触,侧使字体形态充满情趣。(2)强化听觉,把注意力引向字形书写的难点,进行儿歌诵读。例如学生写字总量写成头大,身子小,我们除了运用形象化的图画进行理解外,还让学生读儿歌:马头小又昂,身子大又壮,若是匹好马,我要骑在上。(3)强化字形特点,把注意力引入人体的动作、形态上,进行动作操练。例如,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蘑菇体的汉字的。其撇和捺作为主笔应当伸展,其余笔画应收缩,一边用双臂向左右两边作伸展的动作和向上站立、向下蹲的收缩动作。那伸展的双臂不正像那伸展的撇捺主笔吗?

我们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汉字的书写练习,离不开老师对学生习字心理认识和指导。由于习字是视动协调的训练,其协调的主体,就是心理品质。只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不完好,那么,视觉和动作就难于提高。因此,重视习字训练的心理学研究,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