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翰墨飘香>>学习培训>>个人学习
<浅谈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06/5/13 0:00:0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guanhuaying

<<浅谈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表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时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说学生头脑里拥有表象的数量,决定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多让学生看碑帖,多看各种书体,多看书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实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多捕捉形象,从而摄取更多的新表象。我的书法老师曾经带我们一起去过大街,引导我们看用毛笔书写的或漆在木头上的大字招牌和横匾,当时他讲解的那个“不”字,我仍记忆犹新。
将想象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是展开想象的重要环节。
1、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
2、 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

3、 激发学生想象力。
心得: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不能用语言表达,想象就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不能上升到最高的阶段。想象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以形象为基础的,想象必须从直观水平,逐步过渡到最高的思维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想象更广阔,才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完成这种过渡要靠语言。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培养想象的重要训练。两个想象力相似的学生,同看一幅碑帖,同样叙述观察印象,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者,想象表达的丰富,差者想象表达贫乏,观察欣赏碑帖也要进行想象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看《颜勤礼碑》,根据想象,用“字型方正、大气磅礴、结构停匀、横细竖粗、捺重撇厉、道劲秀润、圆浑厚重、端正大方”之类词语表达,其想象就深刻多了。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多看,多说,从说中了解学生思维想象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指导,通过语言表达促进学生想象,通过说与想的训练养成思维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活动是书法创作构思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训练。在学生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动脑想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提高书写水平。

                                                                      吴静波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