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
更多+ 最新更新
-
- 04-14墨香润校园 书法绽芳华
- 11-18写古代经典 颂政小墨香
- 12-25政平小学开展书法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 09-132021-2022第一学期书法特色工作计划
- 09-082020-2021第一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2-182018--2019第二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9-132018-2019第一学期书法特色教育工作计划
- 01-22关于“2017下半年学生写字水平考核工作”的通知
-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翰墨飘香>>学习培训>>文章推荐
-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书法教学探究发布时间:2006/4/19 0:00:00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guanhuaying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书法教学探究
新课程的实施,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令人耳目一新。新的课程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书法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书法教学应发掘“童心”、“童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书法的悟性。
一、书法教学对学生情绪的关注
“小孩的脸,夏日的天,一日变三变”,形象地说明了少儿情绪的不稳定性。而书法又是一门以练习作为基本特征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儿童心理因素、意志品质不够健全,自控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基本笔画的练习,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教学的过程就是儿童情绪调控的过程。儿童情绪的稳定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书法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儿童情绪的调控又是以“趣”作为核心内容的。要做到有趣,教师就必须根据低、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每一节书法课作精心设计。如我在教基本笔划的写法中,引导学生把抽象的书法点划变成形象的某些事物,在教点的写法时,我随手用笔在字中的“点”点上两笔,一个变成了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另一个则变成了一块坚硬的大石头、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经验的丰富.求异思维逐渐增强,忽略了练习内容的设计及训练方法的多样,极易引起儿童种种不良情绪,如冷淡、厌倦、马虎、敷衍等,直接影响了书法教学的质量和顺利进行。因此,练习内容的精练和方法的多样,对儿童情绪的影响尤为重要。
书法教学不是压抑式的磨平学生棱角,而是要鼓励学生。情绪低落时,给予关心、爱护和鼓励。得意忘形时给予及时的鞭策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学会预见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冷静、理智地控制情绪的方法。21世纪的人才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即不仅要有智力、能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二、书法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在教育中,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却存在着普遍性与个别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学生智力、能力、意志、情趣等方方面面。
目前从字帖选择、临帖指导到作业批改,往往都是一刀切,运用笔画平直,匀称的标准楷书作为范本,进行正规的写字训练。或是选择一种古人楷书碑帖,全部学生依样画葫芦。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有书法天赋学生的发展,使特长生难以脱颖而出,而且抛弃了一批后进生,使其造成负面影响,对写字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各有所得,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就必须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求同存异。而人的个性分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从年龄上对于儿童这个群体要考虑他们的生理特点,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手脑的协调能力差,过于精细的字体和小字很难掌握,作为入门不适宜。二是要注意儿童之间的个性差异,有循规蹈矩与喜欢新鲜刺激的区别,造型能力有强弱的区别,造型能力强的儿童学以法度见长的法帖就容易,反之就别扭,只有找到共同点才会有亲和力。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个性美的展示:王羲之的俊逸,颜真卿的庄严,徐渭的狂,……,这些大家作品的艺术魁力即个性魅力,都是由章法、结构、笔法、墨法等形成的一个整体,笔、墨、留白、章法之间是一种生发关系相互依存的。人的个性是追求新奇的,更不用说是儿童了。一天到晚都在米字格上操练,怎么会不使人厌烦呢!为此,我们从个性出发,也是为了全面进行书法艺术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完成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中去训练基本功。
三、书法教学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临摹”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古人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因此,用笔是书法的灵魂,书者首先要学会用笔,就如同人要先学会走一样,不会走何谈其行、何谈其跑。简单地说,用笔就是毛笔在字笔画的轨道上行驶,一笔一画都要严格地按照技术方法、艺术思想进行运动。这个技术包括执笔、行笔,及在行笔过程中节奏上快与慢的变化,在用笔上有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转与折、连与断的变化,在形上有大与小、宽与窄、斜与正的变化,再加上对艺术的理解,达到心手相应,用技术手法表现艺术思想,使技术与艺术达到完善的统一。
“临摹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古人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因此,用笔是书法的灵魂,书者首先要学会用笔,就如同人要先学会走一样,不会走何谈其行、何谈其跑。简单地说,用笔就是毛笔在字笔画的轨道上行驶,一笔一画都要严格地按照技术方法、艺术思想进行运动。这个技术包括执笔、行笔,及在行笔过程中节奏上快与慢的变化,在用笔上有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转与折、连与断的变化,在形上有大与小、宽与窄、斜与正的变化,再加上对艺术的理解,达到心手相应,用技术手法表现艺术思想,使技术与艺术达到完善的统一。
“临摹”是用艺术的方法去表现技术。 “临摹”就要去表现节奏,表现快与慢的节奏。在书写中所谓的慢和所谓的快都不能表现节奏,节奏是快与慢的结合,缺一不可。对初学者来说,行笔时快与慢一定要分开。具体地说:在“临摹”时,严格地按照笔画的书写规律进行,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在书写笔画时都存在起笔慢、行笔快、书笔慢、空中行笔快、再回到起笔慢,这样不停地循环,就如汽车,起步慢,行驶快,结束慢一样,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常说的书法的练功,就是练这样的功。练行笔中的节奏、练运动中的变化、练对艺术的感觉,如能感觉到笔书写的节奏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节奏吻合,就一定会有很爽的感觉。这时笔的运动与情感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临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在书写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摹”,“摹”是衬着字帖用笔法进行书写,“摹”到了一定程度后,就要进行第二步“临”,“临”就是看着字帖用笔法进行写,“临”又分为“实临”和“意临”两种,“实临”的基本要求是写出的字和字帖一样为佳,侧重点在“形”上,也就是通过所说的“形似”,这是临摹的初级阶段,而“意临“则要求形神兼备,它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是高层次的“临摹”。不论是“实临”或者是“意临”,都对用笔有严格的要求,这一点是一样的。此外,还有“空临”、“背临”,“空临”就是看着字帖用笔或指在空中写;“背临”就是在“临摹”的过程中,用心把字帖记来,背着字帖进行书写。在此看出“临摹”的方法很多,用那种方法都可以,只是实临要受条件的限制,必有桌子、纸和笔,而空临和背临背时都可以进行,是不错的临摹方法。“临摹”不是简单的模仿,它是掌握技术的捷径,简单的模仿是学不会技术的。
四、书法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关注
书法,人们往往以“古老的艺术”称之。书法不仅是古老的,还是常新的。书法之所以历几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新”的存在。推陈出新是艺术的共同规律,书法当然也不例外。书法作品中处处皆“新”的事实,使在书法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可能,笔笔有变化。汉华邕说:“唯宅软则奇怪生焉。” 书写过程中由锋回笔转而出现的新的笔画、起笔的藏露,行笔的中侧,收笔的回纵,其他诸如轻重、转折、提按.快慢等都是笔法的变化。由此而引发的笔画的长短、曲直、向背、俯仰、粗细等不同的形态使笔画不断具有新意。正如孙过庭所说:“一画之内变起伏子锋梢,一点之内珠扭挫于毫芒……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书法是线条艺术:线条的质感、风格,感染力是书法的生命!同样是一个笔画,会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有的“横若干里之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若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有的如“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万岁枯藤”等,这都是具有力量感、立体感又有丰富审美内涵的生动笔画。赵孟頫曾有“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但他的“不易”是相对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辩证的、先守而后变,先承而后转,这是艺术的规律。
字字皆生动由于字体的不同,字的形态,特点当然不一样。同样是方块汉字,篆隶楷行草的不同写法是字体的变化;同样是楷书,颜体与欧体不同,赵体与柳体相异,在书法中不管是何种字体,其字形特征给入的审美感觉应该是什么呢?是生动自然。事实上,书法是抽象的艺术,每一个汉字不可能形象的描摹自然界的事物。但书法与自然又息息相通,难以割舍,不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如此。在章法上,汉字的方块特点使它具有上下左右四面照应的灵活性。在书法作品中,不同字体有不同的章法要求,但都必须要行气贯通一行之中,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呼应、造势,墨色等的变化,行与行之间的疏密、连属、补白、穿插等,使通篇产生错落、跳跃等不同的章法美。
参考文献:1、孔之见《硬苑书法》 2002.8
2、陈二泉《青少年书法》 1996年第9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