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按不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发布时间:2018-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吉璐敏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体会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可移动板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提问:(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                      学生说有老师,有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相机贴写有“老师”和“学生”的纸条。

提问:再好好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教师继续贴写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纸条。

追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商量商量。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1)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2)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3)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3激发分类的需要。

引导: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知道男的多还是女的多,可以怎么做?(贴“男”和“女”)就是要把图中的人按男和女分成两类。(移动卡片)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像这样把男和女用线隔开!

画线,形成表格。

引导: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呢?你会上来移动卡片吗?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也可以像这样横着用线隔开来。

画线。

引导:要解决第三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移动卡片,画线。

小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种分类的方法,你觉得它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二、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收集数据。

引导:要知道男和女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这边数一个,那边数一个,好不好?可以怎样数?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如果图中的人特别多,特别乱,怎么知道这个人我已经记录过了呢?

示范:可以像这样,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重复记录了。

 

三、 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一个是男的,怎样把他在表中记录下来呢?学生可能会说画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要求:那就让我们用这些好方法一起来整理记录按男和女分类的情况。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作业纸,找到第一个表格,右手握笔。待会电脑老师按顺序报一个,就请你在表中记录一个。小朋友们可以边看电脑老师是怎样按顺序做记号的,边做好记录。准备好了吗?开始!我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清楚哦。

反馈: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帮电脑老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对呀,你瞧,电脑老师已经按顺序把图中的人都做上了记号,你记录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几位小朋友是这样记录的。

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1)有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的。(体现了多样性。)

2)有对齐的和没有对齐的。(哪种更便于计数?)

3)有符号相同的和符号不同的。(哪种显得简洁一些?)

分析:从记录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知道什么?

小结:从一张记录表中,不仅能知道男和女各有多少人,还能比多比少,还能想到一共有多少人,真好!

要求:像刚才这样一个人按顺序边做记号边报,另一个人负责记录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在同桌合作之前,请小朋友们先听清要求(播放录音)这里还剩两个表格,一、二两组的小朋友整理记录这张表格,三、四两组的小朋友就整理记录另一张表格,明白了吗?整理好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从你们的记录结果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反馈:老师收集了两组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引导:(指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的)他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整理的?从他们的记录结果中,能知道什么?(指按参加活动分类的)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看明白了吗?他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从记录结果中知道了什么?从表中还能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回顾比较。

 

回顾比较

1回顾统计过程。

谈话: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分类整理的过程,我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呀?我们是先看图,在心里提出了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呢?(根据不同的问题将图中的人进行了分类)接着呢?(按顺序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个过程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板书课题。

2体会分类整理数据的作用。

谈话:现在吴老师想和小朋友们玩个小游戏,看谁能很快地说出答案。图中男的多还是女的多?(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你是看哪里的呢?)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你有什么秘诀?)

小结:分类整理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提问:这三张表中的什么是相同的?(总数)为什么?

 

五、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的表现太棒了,吴老师特地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哦!你瞧,是什么?你能对这些积木进行分类整理吗?你想将这些积木按什么标准分类?

要求:请分别按颜色和形状对图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展示:这位小朋友这样整理记录可以吗?

提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这张表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引导: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那这两个表格中,有没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需要时提醒:对同样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什么会相同呢?(总数)口算一下,总数一样吗?

说明我们分类整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总数不一样,说明?(至少有一个分类整理的结果是错误的)看来计算总数可以检验分类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谈话:除了积木,我还带来了好多精美的邮票!你看,邮票上都有些什么?(面值,图案等)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将它们整理一下。记录在数学书第2题的旁边。

 

本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我想了解班上小朋友的哪方面情况?可以将全班小朋友怎样分类整理?

学生自由交流。

延伸: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你看,现在正是春暖花开,适合出去游玩的季节,吴老师也想带着你们去春游了,但是吴老师碰到了一些烦恼,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解决一下!

出示图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