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解决比较简单的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认识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能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实际问题的检验,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检验解题结果。
2.使学生能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受解决加减两步计算实际向题的步骤;能大致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分析、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成功探索问题解决,获得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和解决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l.解决问题,激活经验。
出示问题:妈妈买回1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多少个? 爸爸又买回8个,现在有多少个?
检查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能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2.说明思路,揭示课题。
揭题:小朋友以前解决过很多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知道可以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算得的得数和另一个条件求出第二个间题。在生活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实际问题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用上面的分析方法,探索解决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我们就来比比、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动脑筋、最有办法。
二、呈现问题,探索解决
1、创设问题,了解题意。
呈现例3,要求学生自己读题,了解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从题里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题是什么?
2.独立思考,交流思路。
引导:根据这里的条件,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先自已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你准备怎样算。
交流:可以怎样解答?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交流的思路:
先减后加:先破下车的15人,再加上车的18人,
先加后减:先加上车的18人,再减下车的15人:
先减后加:先用减法算出上车的比下车的多儿人,再用34人加上多的几人。
3.列式解答,检验确认。
引导:你明白刚才大家交流的想法了吗?那你准备按哪种方法计算呢?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再数学书上算一算。
指名交流解法,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加深对思路的理解。
指出:要知道算式和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检验一下。那你想怎样检验呢?
学生选择方法列式检验,并书写答句。交流方法,追问:他是怎样检验的?
4.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了哪些过程?你对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体会?
指出:刚才的问题,用加减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解决问题时;第一步要弄清题里的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第二步再找出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想可以先求求出什么,再求什么;第三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求出结果,并检验写出答句。最后还要回顾反思,感受自己的收获,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在弄清条件、问题后,要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求。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能从题里知道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吗?谁来说看?
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每一步算的什么?还剩多少张?
2. 讨论“想想做做”第2题、第5题。
(1)学生读第2题。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求的什么问题?你想解决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人?
(2)讨论“想想做做”第5 题。
提问:第5题有什么条件,求的什么问题?你认为解决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会溜冰的呢?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解决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步骤吗?你觉得应该根据什么分析加减两步实际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还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5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