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5-30   点击:   来源:来自网络   录入者:丁丽丽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它当作一门特殊的语言来研究,要确立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

一、怎么说

说话是一门艺术,数学又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要求学生准确、简洁把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而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较弱,模仿性又很强,所以教师语言的示范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语言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规范,为学生做出榜样,并要求他们认真倾听,给其模仿的机会。

1)、模仿式。

虽然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语言,可往往随意性大,显得零碎、残缺,不够完整、规范。为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示范。结合看图,识数、操作、演示、计算等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从讲一个正确的数学名词到讲一句完整话,再逐步发展到说一段完整话,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揭示数学问题。如我让学生用“20÷4=5”编应用题,一女生编成这样:“有一天,妈妈上街买来20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和弟弟一起把它们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了多少个苹果?”这道题语句啰嗦,很像课中描写句子一样要加以修饰。于是我便说:“你编的题目符合20÷4这个算式的意义,不过,老师觉得还可以这样说‘有20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边说边板书),这样是不是比较清楚一些?”这样既肯定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又指出了不够简洁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评价与引导。接下来同学们的编题语言简洁很多,令我满意。

2)、填空式。

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弱,会做也不一定能用规范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所以,在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成填空式,要让学生填空的地方有意识地停顿,以减缓数学语言训练的坡度。如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结合课件图形的演示说一说:“第一行摆两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多少根小棒?就是求(2)的(4)倍是多少,也就是求(4)个(2)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2×4=8)。”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下连贯,把数学现象、思维过程描述得完整、严密、合乎逻辑。

3)、问题式。

将需叙述的数学语言借助几个系列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然后把各个问题的结果串起来,形成一段完整的话,这句话可以是对抽象数学概念的解读,可以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也可以是剖析数学现象的语言描述。刚进行用图表示的应用题教学时,大多学生无法准确、流利地叙述图意,教师可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如:○○○○ ○○○ 这幅图可这样设问:左边有几个圆?右边有几个圆?要求什么?让学生把三句话串在一起说,就能明确说出这幅图要表达的数学问题。

4)、造句式。

教师给出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提供一些启示性的关联词语、纽带词语,让学生根据此进行语言训练。如,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时,可用“先摆??再摆??然后??”的句式来说。看问题想算理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 的格式来说明。看完情境图可以这样说“这幅图告诉我们这样的数学信息??。学习应用题时, 强调学生叙述思路, 可按照“已知??和??, 可以求出??”, 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让学生知道这样表达理由充分, 值得信服。长期这样训练能使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有条理。

5)、变换式。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语言基础后,可引导学生变换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数学现象,进行一题(图、式)多“说”,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算理、公式的理解,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250里面有2个百和5个十”这句话可让学生变换为:“250里面有5个十和2个百”,“250里面有25个十和0个一”等形式。这样的训练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用自己的话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课结束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巩固。

比如教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为了巩固读法,针对书上的习题,让同桌读给同桌听,错了要及时纠正。再如名数之间的化法。125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加上25厘米等于125厘米,所以125厘米=125)厘米。简单的三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及时纠正或补充。

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当他们说得不规范,不完整,不正确时,要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学会有礼貌的对话,及时纠正或补充。可以用这样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些?”,“你说得太小声,我听不清楚,能不能大声点?”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像你说的这个数学问题,怎么是列这个算式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方法和他一样,但是我又想了一个不同的??。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互动,在互动中产生思维碰撞,又可培养学生敢说敢想,善于纠正和补充别人的说法的好习惯。

4、必要的复述。

在学生做完一道题后,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其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上,而是鼓励他们说出其思考过程来,然后请个别学生复述一遍,这样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也能起到指导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当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是怎样算“9+3”时,这位学生说出了非常通顺的句子:“因为9110,所以,把3分成12;先算9110,再算10加上212。”我马上抓住这一典型范例,让个别学生复述,再让全班同学复述几遍,并要求以同样的句式说出以后几个算式的解答过程。通过这次训练,同学们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在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时,通过方法的迁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什么。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不同课型不同环节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说情境。

生动有趣的图画是新教材的一个突出之处。但由于只有大量的图而缺少了文字的叙述,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高的要求,你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你就必须让学生理解图意,说出图意,否则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实际上培养学生“看图说数学”的习惯,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当学生会“看”图找出数量条件与问题,并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图意,列式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2、说操作。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初步获得感知。可是数学活动并没有结束,伴随着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能强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教学比多比少时,先让学生摆5个圆,再摆三角形,让三角形比圆多2个,操作后让学生说说:先摆5个圆,再摆7个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2个,圆比三角形少2个。

3、说算理——计算题。只有算法的直观化才有算法的抽象化,说算理就是摆脱摆小棒,凭借脑海里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如计算“138=?”时,有不少学生算出得数是5,但要他说出算理时,却说不出来。我便引导学生按课本所提示的三种思路去想:①因为8513,所以1385。并按照这个思路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②从10中去掉8,还剩23再加2就是5。③把8分成35133=10105=5。再如:1200-500=?①因为12个百减5个百等于7个百,所以1200-500=700。②12-5=7 1200-500=700经过这样多次练习,学生会用语言口述思维过程,说清算理。

4、说方法——应用题。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口述解题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为今后高年级应用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说总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如在学习了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完毕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懂得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三位数比二位数大”。有的说:“比较四位数的大小时,先比千位上的数;千位相同时,再比百位上的数;这样一位一位比下来”。有的说:“比较数的大小时,都要从高位比起”。总结的方式可以很多,如,老师有重点地说——示范作用;师生一起反思回顾;让学生说,说得不完整或太简单,或通过“追问”丰富内容;写数学日记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