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践行阳光教育,培育阳光少年
发布时间:2017-12-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国锋

政平小学2017~2020三年主动发展德育规划

践行阳光教育,培育阳光少年

教育的本质是呵护生命,其最大的目的是为人类播撒幸福的阳光,所以,学校的教育事业应该是阳光事业。建设具有阳光内涵的学校文化,才能体现学校教育的阳光追求,因为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温暖的教育,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都应该享受到爱、享受到温暖,都能快乐成长。而阳光又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光明和温暖的使者,教师就要努力成为播撒阳光的人。因此我们把“阳光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此寓意,就是要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光明和温暖,让阳光、爱与善充溢每一个人的心灵,从而创建一所洒满阳光的学校。

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学校“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通过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大阵地,四大举措,五项内容来实现政平小学的阳光德育总目标。

一个中心:即践行阳光教育,培育阳光少年。

阳光德育目标达成依靠两条主线:即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便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良好的习惯有爱学习、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团结协作、讲求诚信、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勤劳俭朴、扶危济贫、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等等。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终生受益无穷。如:一个具有勤劳品质的人,不管他走到什么地方,不管这个地方怎么艰苦(只要是在地球上),他都能靠自己的劳动使自己活下去,而且会比别人过得好。这就是好习惯的好处。

体验教育: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体验教育既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注重少年儿童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它要求少年儿童用“心”去体验,用 “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为了达成德育总目标,开辟三大阵地:学校、家庭、社会

学校德育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家庭德育

目前,我国多数家庭是比较注重家庭教育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种倾向:重物质、技能、智力,轻精神、思想、德育。一句话,就是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家庭德育的三种方法:

身教法

所谓身教法,是指家庭长辈直接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示范于子女,用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感染影响和教育子女的方法。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父母的身教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灌输法

就是在家庭中,从孩子懂事时起,经常对他们讲授一些道理。这种方法,和给孩子打预防针的道理一样。都是使孩增强抵抗能力。孩子的思想,好似一片空白地,如果能在春天适时的播下真理的种子,到了秋季,就能获得丰收和喜悦。当然,使用这一方法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

互教法

就是父母和子女采取平等的态度,在德育教育中,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启导的方法。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虽然对子女负有教育责任,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受教育程度、所处社会环境等影响,难免有不正确之处,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有民主作风,切不要自以为是。做父母的,应当看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孩子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因此,作为父母出现认识上的失误,而孩子的看法是正确的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向孩子作出自我批评,决不可以含糊其辞,掩饰过去。

社会德育

社会德育或者说是社区德育,这在欧美等发过国家有成功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如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如到城区里为穷人,伤残人服务。什么为穷人修建房子啦,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啦,带市区里穷人家的孩子上公园玩啦……搬运工、建筑工、“聊天”工、幼儿园的“阿姨”,举办为某个灾区的义捐活动,组织一个专门帮助伤残者的慈善团体,等等。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搞“一条龙服务”。这种活动既能表现学生的领导才能,又能表现关心他人、关心社区的良好道德。美国大学招生要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如果这方面考查不合格,成绩再考的高也会被拒绝。这点正与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并将这一项考评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参照值。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考评方案。

为了达到德育目标,推出四大举措: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

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落实德育课程,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他用。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文化育人

依据学校“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活动育人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举办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少先队活动。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每周安排1课时。

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管理育人

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德育目标的实现依靠五项内容支撑:红色美德少年、蓝色智慧少年、绿色环保少年、橙色活力少年、紫色创新少年,最终达成金色阳光少年。

金色阳光少年:金色给人以温暖,代表着成功与收获。

一个像金色阳光的少年应是善良勤劳、聪明可爱、自强自立、乐于助人的孩子。 在班级、学校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就是金色阳光少年。

红色美德少年

红色代表热情、奔放。一个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懂得感恩的少年总能如红色般给人以温暖。在与同学交往中,能善于用爱心、用慧心、用真心赢得他人的喜爱和赞美,并能将自己的爱心播撒到集体的每个角落,让爱的光环在集体闪亮。这样的少年就是红色美德少年。

蓝色智慧少年

蓝色是广阔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和创新。在蓝色的知识海洋中,踏实刻苦学习,各科成绩优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刻苦钻研,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困难,获得成功的少年就是充满智慧的蓝色少年。

绿色环保少年

绿色象征着生命力。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利用废旧材料美化生活,积极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得到大家认可的就是绿色环保少年。

橙色活力少年

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微笑每一天应该是橙色活力少年的特质。在校认真上好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坚持参加学校艺体类社团活动,表现出色。在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体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优先考虑。

紫色创新少年

具有探索求知的精神,勇于创新,动手能力强,在电脑制作、小发明、小制作、科技节、创新大赛、空模比赛等活动中有精彩表现(征文获奖、作品发表或获奖)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