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戴晓燕

“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武进区政平小学  戴晓燕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传统课堂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教师死讲,学生死听的单向被动信息交流方式。即使以谈话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也仅仅是教师浅层次问题探讨。从教学关系看,课堂始终是教师的阵,“教什么”“怎样教”总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精神世界被残酷地禁锢在循环重复、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下,无法体验学习的幸福与快乐。课题组开展阳光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主要有以下依据:

第一,新的教育形势发展需要。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 进,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日渐突现。传统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调的教学形式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习者素质培养的因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更是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手段,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培养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第三,师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新课程下的阳光课堂,是师生积极参与、张扬互动、生命奔放的舞台,还是师生提升生命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平台。它改变教师负重工作,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师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愉悦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新常态。

第四,学校“阳光教育”理念的需要。政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遵循“阳光教育”办学理念,通过阳光管理、阳光德育、阳光教学、阳光环境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提出让师生“共享科学的阳光——求真;共享艺术的阳光——尚雅;共享生命的阳光——创新”,形成了以“真 新”为核心价值的阳光校园文化,在“阳光教育”的整体文化氛围熏陶下,开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阳光课堂”实践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一)研究意义:

1. 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优化,彰显学生自由活泼与灵性,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 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 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通过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本研究可以促进各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题相关理论分析

1.有关概念界定

阳光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育而言,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提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以新课改纲要为基石,以引导师生形成一种阳光和谐的学习态度,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实行一系列以师生为本的“阳光环境”的打造和“阳光教育”的实施,形成“自主、活泼、灵动”的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精神灵魂的升华和教学品位的提升。

2.理论依据与国内现有研究状态

进入21世纪之际,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但面对新的形势,我国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人们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相对滞后,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随后,叶澜领衔的“新基础教育”、朱永新领衔的“新教育实验”、周洪宇领衔的“阳光教育”等应运而生,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阳光教育理论是一个具有极大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系统。其具体的内涵,周洪宇把它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领域、四大特征、五大法则、六大实践、七大目标。在这些内容中,阳光教育实验不仅关注到教育者本身,也关注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影响极大的那部分人群。目前,不少学校认真学习这个理论,并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开展教育实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武汉市一批学校,如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武汉市第四中学、武汉市春苗学校、武汉市关山中学等等。

3.本课题创新之处

1)基于现有的研究理论体系。“阳光教育”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提出的,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途径。该理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指导价值的行动策略,为课题组提供了理论保障,同时,该理念在湖北等一些中小学已经开展了数十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一些物化的成果,这使课题组的研究既有前沿的理论支撑,又有现实的实践可以借鉴,减少了研究的坡度。

2)基于学校发展已有的文化积淀。政平小学以 “共享科学的阳光——求真;共享艺术的阳光——尚雅;共享生命的阳光——创新”为发展途径,形成了以“真 新”为核心价值的阳光校园文化,师生对“阳光教育”理念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较一致,在此大文化背景下开展阳光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强化了研究的深度。

3)基于日常课堂的创新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立足于一线教师最关心的研究阵地,帮助教师梳理教学中忽视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课题研究的“小切口、大纵深”。在开展教学研讨过程中,通过阳光课堂的精神引领和操作策略,力争做到“成事成人”,提升教师研究的幸福感。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根据阳光课堂的基本精神,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行为。

2.通过引领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并形成阳光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通过阳光课堂的策略实施,构建“自主、活泼、灵动”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

研究内容

1.对阳光课堂的基本精神、主要特征开展文献研究。

2.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和教学行为的调查分析。

3.根据阳光课堂基本精神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4.根据阳光课堂基本精神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5.根据阳光课堂基本精神重建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研究。

6.根据阳光课堂基本精神和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

(二)研究重点:根据阳光课堂基本精神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预计突破的难点: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个案研究、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20161月—20166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做好人员分工

3.开展方案论证及开题工作。

4.正式启动课题研究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67月—201612月)

1.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文献研究。

2.撰写学习心得反思。

3.开展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4.思考下阶段具体落实措施。

第三阶段:研究实证阶段。(20171月—20186月)

1.课题组召开课题研究,加强学习。

2.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辅导。

3.各年段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及制定的研究措施,进行阳光课堂基本精神指引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阳光课堂的教学策略。

4.鼓励教师在学校课题网站上互动交流、讨论与课题有关的感悟,形成论文集。

 5.召开阶段成果汇报展示会,及时将阶段成果公诸于众。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提升阶段。(20187月—201812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成果。

2.回顾研究工作,进一步梳理阳光课堂的研究成果。

3.整理经典课例,分析汇总研究并推广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4.检测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八、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本课题力争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围绕学校“阳光教育”理念,开展阳光精神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实验,具体成果归纳为“四个一”:形成一份具有指导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开展一系列课堂实证研究,积累一批教学实例;以活动为载体,锻炼一批师生成长;以研究为核心,发表一系列阳光课堂教学策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