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研究课教学设计(语文)
发布时间:2017-11-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何姣

《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童话故事中的“反复”

教材解读

教师的眼光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童话这类文学形式十分关注,选择了27篇童话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在各个年段进行相应教学目标的渗透,让学生在感悟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比较集中在低中年段,教学中如果能彰显童话文体的优势,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以达到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圆融。这些童话中《小鹰学飞》《猴子种果树》《三袋麦子》有较为明显的反复结构。但又出现在不同的年段中,如果把它们进行一个综合对比,学生就能发现反复的奥秘。

优秀学生眼光

童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很喜欢读,并能读懂;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也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成语能理解一部分;复述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能做到,但对于文章的反复结构不一定能准确定位或模仿。

其他学生眼光

童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很喜欢读,并能读懂;对文中人物形象能感知,但用正确的词语来形容有一定困难;文章中的成语理解是难点;能对单独的段落进行复述,整个故事的复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体验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对童话的创编兴趣。

(2)感知并认识反复,学会用反复的手法把童话写具体。

(3)通过互相评价,初步感知如何鉴赏童话。

第二课时

 

教学

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反复,学会用反复的手法把童话写具体。

教学准备

1.学生复习《猴子种果树》

2.教学PPT制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过程

阳光课堂

理念阐述

 

 

一、谈话导入,初学反复:

 

 

 

 

 

 

 

 

 

 

 

 

 

 

 

 

 

 

 

 

 

 

 

 

 

 

 

 

 

二、拓展阅读,认识反复

 

 

 

 

 

 

 

 

 

 

 

 

 

 

 

 

 

 

 

三、续编童话,运用反复

 

 

 

 

 

四、作业设计

 

同学们,我们课内课外读了很多故事,你能看着图片说出故事的题目吗?我们来个抢答小游戏,谁先举手就叫先叫谁。(出示图片)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小鹰学飞》《三袋麦子》《猴子种果树》)

 这些故事可有趣了,其中有哪几个故事我们已经在课本上学过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会是什么呢?

想不想再来听听《猴子种果树》这个故事?认真听,老师等会儿会有问题问你们哦。

(放录音,播放动画图)

猴子种了哪些果树?

先来看猴子第一次种果树的经过。接着发生了什么?然后呢?最后结果呢?

像这样猴子种果树的过程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名称叫情节。

7.谁能看着这思维导图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三次情节。

8.你们发现了什么?

相似的情节一次次出现,我们可以说,这是“情节的反复”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完成了一张复习表格,老师也完成了一张,看看自己的,填写的内容一样吗?内容如果填写不够完整的,课后再修改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这张表格,竖着看第二行,你轻轻读读第二行三次鸟儿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很相似的句式叫句式的反复。竖着看看第三行,猴子的想法是不是句式的反复?

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读了故事,还发现了故事中关于反复的秘密(贴出课题),有情节的反复,也有句式的反复。

 

 

 

学习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默读,读得快的可以读两篇或三篇,读得慢至少要读完一篇。

思考:故事中有反复吗?是情节的反复还是句式的反复?

(读)

组织交流:

谁读了一篇?谁读了两篇?谁读了三篇?

这些故事有没有运用反复的写法呢?谁来说说?你读了几篇?选哪一篇说?

你想交流的是情节的反复还是句式的反复?

句式的反复:你能把相似的句子读一读吗?

情节的反复:说说是怎样的情节呢?先怎么样?情节反复了几次?

 

让我们先把这些有趣的故事放回到一边,没读完的课后再去读读好吗?

同学们,我们现在发现了,很多故事里面都有反复的写法,正是因为运用了反复,我们的故事情节才会更曲折生动,才会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故事中的反复都读出来了,那你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

出示要求:

读读《公主的猫》,看看情节是如何反复的?有反复的句式吗?

试着写写第三次情节。

交流评价。

 

 

运用反复创编一则童话故事。把这个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听。

 

 

 

 

 

 

 

教育教学存在着它自身的一些规律,阳光课堂提倡注重在教学工作中探寻教学规律,并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活动。温故知新是规律,童话中的“反复结构”是童话创作中的一种“规律”。

 

 

 

 

 

 

 

 

 

 

 

 

 

 

 

 

传统的教学“教什么”总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这里提供了三篇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可以自主地把握,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自我创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时空还给学生。

板书设计

童话故事中的反复   

                                 猴子种树

              情节的反复         鸟儿劝说

词句的反复         猴子动摇

                                 拔树改种

 

 

教学反思

让学生回忆读过的、学过的童话故事,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续写,教练融合,学以致用。读与写的关系变成了在写中借读,读中借写。读的过程,由一篇到多篇的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个性化有选择地阅读;以发现反复为同一目标,让阅读量多而目的不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