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五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公顷》 | |
教材解读 | ||
教师的眼光 | 本课教学内容“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册有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在较小面积单位的直观表象和表示方法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而“公顷”这一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面积单位体系,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并能进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 |
优秀学生眼光 | 1公顷到底有多大?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能应用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它与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联系。还有哪些不同的土地面积单位,它们又多大呢? | |
其他学生眼光 | 1公顷是很大的土地地面积单位,它可以是4面篮球、2个操场,1/3个学校那么大,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转化,会用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一些简单的计量。 | |
教学目标 | ||
一课时
| 1. 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公顷,知道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公顷和平方米的简单单位换算。这一目标的设立意在将现在新学的面积单位与以往的学习基础连接起来,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1公顷的初步表象。也就是说,认识公顷,学生能通过想象和语言描述1公顷,知道1公顷到底有多大。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积累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为下一课时学习测量更大土地面积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打下基础。 | |
教学 重难点 | 认识1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 |
教学准备 | 拍摄教室、篮球场、操场,了解一些数据,制作课件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学过程 | 阳光课堂 理念阐述 |
一、引入公顷
二、 自主探究 认识公顷
三、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四、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面积单位?(板书)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吗?(多媒体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知道它们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2、我们运用刚才的知识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多媒体出示 3、看来,在计量一些物体表面或房屋地面面积的时候我们就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同学们,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相信大家都去游玩过?感觉怎样?指名几个学生任意口答,当有学生说到公园很大时,追问:你们知道中华恐龙园的占地面积吗?同时出示:中华恐龙园的占地面积是约是40( )用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不能填,到底用什么单位呢? 4、揭题: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板书:公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1)先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 淹城遗址的占地面积约为65公顷。 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是566公顷。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2)对于公顷,你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公顷。 1. 认识1公顷。 (1)猜测:1公顷也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字母表示…… (3)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自己算一算,与同桌交流。[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10000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看来,光凭我们想象可能体会不到1公顷的大小的,让我们结合我们身边的面积来具体体会。我们的教室的面积约72平方米。提问:算一算,大约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2)老师同学们做了个游戏,7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是10米,在篮球场围了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出示图片),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00平方米) 再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3)每天我们都会在篮球场上做操,应该很熟悉吧,那现在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象篮球场的大小,好了吗?我们学校的篮球场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米。 提问: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做完操我们来到了篮球场进行大课间,,我们的篮球场长100米,宽50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它的面积,接着把第2个同样大的操场拼上去,再拼半个,想象有多大? (5)我们学校的校园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约200米,宽约150米。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6)提问:你能结合实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公顷的大小吗? 第一关:小菜一碟 1. 填一填。口答2 个。 提问:在表达两个世界之最的面积时,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为什么? 第二关:初试牛刀 1.口答比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1题。写在本子上, 第三关:头脑风暴(分两组,每组一题) (1)一块占地1公顷的长方形麦地,长200米,这块麦地的宽是多少米? (2)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很特殊,1公顷是10000平方米。 2.课后延伸:你知道吗?在我们还有一个经常用的土地单位,那就是亩。 3.介绍。 4.全课总结。 | 从学过的面积单位开始,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用手势比划出这些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调动激活以往的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较小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通过设疑,引出今天的新课。体现阳光课堂的人文精神。
先感知,让学生对公顷大致有一个了解。
教材上的例子比较简单,如果只用教材上的例子学生不能建构公顷的概念,于是我适当舍去教材上的例子,选择校园的篮球场、操场、学校面积让学生感知四个篮球场、两个操场、三分之一的校园面积就是一公顷。通过的舍和换,教学内容接近了学生的生活。
通过过关测试,引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把所学知识渗透里每一个练习中,让学生练有所得,练有所乐!
总结反思,并进行课后延伸,“亩”这个概念对农村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板书设计 | ||
认识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 ||
教学反思 | ||
(反思:本节课作为课题组研究课,也是作为一节常规的概念教学课,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突破感知1公顷的大小时,化了些功夫,搜集了素材,通过层层引导,学生对公顷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由猜测到证实,最后的练习分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从口答到解决问题,把今天学习的重点难点化解在其中。感觉:最后的练习还可以加大难度,学生人多,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