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用心演绎词串识字课的精彩
发布时间:2017-11-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菽霞

用心演绎词串识字课的精彩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王菽霞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来看,识字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识字,一种是随文分散识字。词串识字属于集中识字类课型,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独有的一种识字类型,它借鉴了传统蒙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排列成行,再配以相应的图画。这类识字教材巧妙地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意义紧密相连,编织成图文并茂的韵文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画面,表现出很强的形象美、音韵美和意蕴美。

一、“词串识字类课型”教学内容的编排概览

识字类课型集中体现在小学1-2年级,苏教版一至四册教材中,一共有“识字”30篇,其中词串识字就占了17篇。

词串识字围绕一个中心来安排设定内容,从横向看,有下面几种类型:

1.结合四季变换描绘自然风光的:《识字1》(第二册)、《识字5》(第二册)、《识字1》(第三册)、《识字5》(第三册)。

2.贴近儿童生活,勾画他们学习、生活场景的:《识字2》(第一册)、《识字3》(第一册)、《识字5》(第一册)、《识字6》(第二册)。

3.勾勒祖国锦绣山河的:《识字6》(第三册)、《识字2》(第四册)。

4.描写城乡风貌、社会生活的:《识字6》(第一册)、《识字2》(第三册)、《识字1》(第四册)。

5.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篇”、“昆虫篇”、“运动篇”和“军事篇”等:《识字4》(第一册)、《识字2》(第二册)、《识字5》(第四册)、《识字6》(第四册)。

从纵向来看,每课的词串又按不同的逻辑顺序排列。有按时间先后顺序的“我的早晨”,有按变换视野方位的“海滩观景”,还有按总分关系排列的“观察昆虫”和按并列关系排列的“儿童乐园”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词串识字类课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观察画面,认识事物,诵读词串,从而牢牢地掌握某一类场景中相关汉字的音、形、义及书写规则。

二、“词串识字类课型”的育人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言:语文也是讲逻辑的。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育人价值,教师只有认真地分析、认识、把握该文本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才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该课型可以达成以下几方面的育人价值:

1. 词串识字有助于儿童识记汉字。

作为识字教材,它的识字功能是第一位的。“词串识字”与其他识字形式相比,更有助于儿童识记汉字,主要原因有:(1)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将生字编入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2)它创设了“字从文”的教学情境,使儿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依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达到有效地识字的目的。(3)识字不仅仅是一般认识文字符号,也不仅仅是建立单个文字的形、音、义之间的暂时联系,更重要的是对所学过的形、音、义,能进行快速的联想反应,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词串识字,要求学生识了就读,能加快这一进程。

2.词串识字具有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功能

据相似论观点,概念的形成对一个人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词串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词串的实践活动,体验到由“小概念”整合、构建为“大概念”的过程,明白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为他们将来的举一反三储备势能。同时,词串是一个意象的组合,种种意象又组合为鲜活的概念,为学生日后在使用这一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储备了必须的砖块。        每个词串是一个意象系列。词与词之间无虚词连接,故语法关系不明确,于是就出现了语义方面的某些空白,从而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召唤结构”。这样的召唤结构或留白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吸引儿童去补充,去整合,去创造。这无疑能很好地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词串的留白方面,很多其他学者及一线教师都持此观点,并希望借助这一留白真正起到发展儿童想象力和整合力的作用。

3.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具有过渡功能

阅读和写作是必须以识字为前提的,但识字却不一定能够解决阅读和写作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篇课文中的字学生全都认识,但在阅读时,除了对文章的意思不甚了了之外,即便是流畅诵读(不破句、不回读、不崩读)也往往是难遂人愿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未能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组合成一个个词语的相似块存贮在头脑中,以便于在动态的诵读过程中(即视而能读)进行快速地相似匹配。词串识字的编写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为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过渡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要求小学生一边诵读词串,一边展开想象,就能发挥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的过渡功能。

4.词串识字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享受审美乐趣

雷实老师等人认为词串识字包含着审美的功能。如:二年级上册的《识字6》一课,教材编写者借用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吸取了这些佳作的审美元素,使其具有新的实用意义:从塞北到江南,从天涯海岛到青藏高原,形象地展现了祖国的辽阔、河山的壮丽。”包含着审美元素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一年级上册《识字5》《识字6》、一年级下册《识字6》、二年级上册《识字1》等等。

三、“词串识字类课型”的教学策略

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以识字为重点的多功能效应呢?下面就结合一些教学实践来粗浅地谈一下。

1.词图对照,务本求实。

韵文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识字。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儿童识字能力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和四个要素的整合。这两个前提条件包括一定的口语能力和对那些能与文字相匹配的、具体事物的认识经验;四个构成要素包括着声音、图像、语义和符号。只要儿童拥有了两个前提条件,并能将四个要素紧密地结为一体,他们对文字的认读就会“无师而自通”。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春景图,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然后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当学生交流到某种景物时就相机拖拉出这个词语。由于儿童已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且这一课中的词语所代表的具体事物,都是儿童所熟知的,因此当学生看到书上的插图时, 能够将自己已有的对诸如“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布谷”“燕子”之类事物的认知经验迅速激活, 使已有的图像、声音、语义和将要认识的文字挂起钩来, 很快就认识了这一词串中的生字。

2.反复诵读,巧妙铺垫。

“韵文识字”自然以识字为主,但是绝不能忽视韵文的诵读。当小学生凭借反复诵读,将貌似独立,实际具有内在联系的词语整合为一体,“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而内化为自已的语言并存贮于脑海的时候,就能发挥好词串识字为阅读写作的铺垫功能。比如苏教版第一册《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分别进行横排朗读,注意各排词语之间的横向联系,把单个词语所表现的个别事物组成紧密的组合画面。再连贯起来,诵读整篇词串,连缀几幅画面,构成三维立体的场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在美好的想象天地里神游。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与停顿,注意词串末尾押韵的规律,读出轻重缓急的韵味与乐感来,使词串识字兼收美文欣赏的效果。这样的反复诵读,有助于学生通过已经获得的初步情感体验和已经内化了的优美词语,对这些词语所描绘的事物的具象进行扩展,成为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去再现“大海”的风貌。这与新课标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要求非常吻合。

3.借助媒体,陶冶情操

有些韵文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元素,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形成审美能力。比如苏教版第三册《识字6》“骏马 秋风 塞北/杏花 春雨 江南/椰树 骄阳 海岛/牦牛 冰雪 高原”,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视屏和一些图片,再现塞北、江南、海岛和高原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获得美的体验,尤其是对江南这行词串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巧妙地完成了识字与感悟、积累、阅读之间的衔接,比如在品读江南时,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采用背古诗和韵文的方法来想象江南的画面,回味江南的美;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雨和花儿的图片,形象地感受到春雨的特点和杏花的美丽,在至美至情的情境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不仅能感受美、说出美、还能读出美,这样的教学过程全面渗透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凸显了词串类教材的铺垫功能。

词串识字教学的空间是广大的,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只要我们深刻领会词串识字的编写理念,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识字教学的上空定会出现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线。

(此文于2016年12月获武进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