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行为构建阳光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16年10月份,我们设计了 “政平小学阳光课堂教学探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问卷(学生卷)”,对我校所有教师和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教师问卷共设16道选择题,学生问卷共设14道选择题。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39份,全部收回;共发学生问卷5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7份。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教师层面
通过调查研究,现将我校教师中在问卷反应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1、教学计划
在问卷调查所设计的选择题中,对于怎样看待课程计划的制定,90%的老师反应有一定的效用,能知道进度;2%的老师认为效用不大,只是遵守学校的规定制订;8%的老师认为效用很大;在制订教学计划时97%的老师都是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很认真的制订;在中期的单元计划和课堂计划中,60%的老师不喜欢写出来,但心中有数,提前考虑工作,38%的老师制订很细致;2%的还是教到那儿是哪儿;在制订详细的周计划或每日计划时95%以上的老师认为可以制订。
2、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所反映的问题中,老师对所教学段的目标都有所了解,对于一节课的目标制订很多老师都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在上课教学设计中老师们都能围绕目标进行设计且目标很明确且深思熟虑。
3、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所设计的题目中,98%的老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习者有效用”这句话赞同;对于优秀的讲述者具有的基本条件老师们的认识出现了大的分岐,在友好幽默、表达流畅清晰、富于激情、了解学生和所讲述的内容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的人数几乎均等。从中可看出老师们自身的认识、理解有所不同;对于在课堂上安排讨论的目的有80%的老师认为是教学安排的需要,学生成功的需要的老师大约占14%左右;安排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的作用98%的老师认为是调控反馈;有98%的老师在教学中选择了有时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原因是有需要才安排;教师作为催化剂角色在教学方法中的选择,有50%的老师选择了合作学习,47%的老师选择了讨论学习。
4、教学评价
在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的内容方面,99%的老师选择了科学的教学过程,同时选择优质的教学目标及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占80%;在喜欢的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中100%的老师的老师选择了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另有50%的老师加上了对话式评价,无一人选择学生的成绩。
(二)学生层面
通过调查研究,现将我校学生中在问卷反应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1、科目喜欢方面,学生喜欢的科目及其原因,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及喜欢的老师上的科目就喜欢。
2、课堂提问方面,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喜欢的同学则主要表现为不理解,无法回答等。
3、课堂评价方面,课堂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及学习效果,一次的评价不当可导致学生的厌。
4、课堂氛围方面,都希望有一个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
5、多媒体教学方面,都希望经常使用,直观、具体、形象。
6、课堂表现方面,愿意表现,盼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不明白的地方想在老师的引领下自己思考、领悟。
7、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归结: ①上课有激情、幽默、生动、有趣,不体罚学生,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讽刺挖苦学生,多让学生发言,多给与激励; ②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多些活动; ③课堂上适当给大家一点放松的时间,特别是微机课; ④学生细化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和学生做朋友,不居高临下的老师;⑤老师上课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吻,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同学们共同完成课堂教学。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却并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有效性上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听过一些名教师的次数有限的讲解,缺少理论学习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些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努力了,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
大家也都知道,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技能,比如信息技术,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东西,用动画把它表达清楚;手工不能完成的东西,有它不再是一件难事;情境的再现,是它最拿手的本领。它的直观,它的动态,它的过程的体现,它的时间跨越,空间的延伸,无不体现了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魅力。
从答卷中,可以发现,大家都知道创设情境,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但从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发现,有些情境设计只有趣味,没有价值,这就失却了创设情境的意义了。因而,我们不但要了解它,更要用好它,使其产生比直接呈现给学生更大的效果,这才是情境设计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学情,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重要的一点,是你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最优化的。而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影响一堂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教的行为,有学生学的行为,有教学目标的因素,更有评价的因素在里面,教学反思不能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但它可以影响今后的课堂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对一名教师的进步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成功的反思,会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成功的起点。 从问答题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着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例如有教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是使课堂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积极的体验,才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只有探索,才有收获,有了成功的喜悦,才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好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是使课堂有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探讨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优质课比赛,名师评比等。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比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美]加里·鲍士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心理学》、邹尚智著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等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更好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要真正的弄清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限于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更不能把其窄化为考试分数。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才,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有清晰的认识。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要养成哪些行为品质,要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教师在上课前都要非常清楚。整节课中,师生活动都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才会使得所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探索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进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 首先是“学生”,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要读懂学生。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第二个层次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读懂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课堂自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样联系实际,怎样迁移应用等等,实践活动课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3、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课堂有效教学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学习收获。学习体验是灵魂: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特别说明一点,潜能生尤其需要鼓励和表扬,对待潜能生,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以使他们对学习提高信心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就得乐学。
教学是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创造的精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探索、创新和超越。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高才能做得更佳。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新的挑战,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高效而高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