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共育背景下提升乡村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教师个人研究计划
2025-2026学年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李林
一、研究专题: 提升乡村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 |
二、研究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丰富乡村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体系:当前校家社共育相关研究多聚焦城市场景,针对乡村家长的学习习惯指导理论较为零散。本研究结合乡村家庭 “父母外出务工比例高、家庭教育资源有限、家校沟通频次低” 等特点,探索适配乡村家长的学习习惯指导方法,填补乡村家庭教育在 “学习习惯培养” 细分领域的理论空白。 2.创新校家社协同指导模式:突破传统 “学校单向输出指导内容” 的模式,提出 “家校需求双向匹配、社(社区 / 村部)资源补充支撑” 的协同理论框架,为后续乡村校家社共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 (二)实践价值 1.助力乡村家长能力提升:帮助乡村家长掌握 “时间管理、作业监督、阅读习惯培养” 等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习惯指导方法,解决其 “想管却不会管” 的困境,减少因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孩子学习差距。 2.促进学生学业与习惯双发展:通过家长指导能力的提升,引导孩子养成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专注完成作业” 等习惯,降低学习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发生率,为学生长期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3.优化学校育人工作实效:通过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减少教师课后 “反复督促学生补作业、纠正不良学习行为” 的工作量,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创新;同时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提升家校合作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
三、研究对象: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四年级乡村家长(涵盖父母双方在家、单亲在家、祖辈监护等不同家庭类型,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
四、研究目标: (一)家长发展目标 1.期末时,80% 以上研究对象能熟练运用 “制定家庭学习计划表、分步骤监督作业完成” 等 3 种及以上学习习惯指导方法。 2.家长对 “学习习惯指导” 的自我效能感(即 “认为自己能做好指导” 的信心)提升 30%,可通过前后测问卷数据验证。 (二)学生发展目标 1.期末时,研究对象子女中,75% 以上能做到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主动进行 30 分钟课外阅读”,不良学习行为(如写作业边做边玩、漏写作业)发生率下降 40%(通过教师记录、学生作业情况统计验证)。 2.学生对 “学习习惯重要性” 的认知度提升,班级学习氛围明显改善(通过学生访谈、班级课堂观察记录验证)。 (三)自身发展目标 1.形成 1 份《乡村家长学习习惯指导需求调查报告》和 1 篇相关教学论文,提升自身在乡村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 2.掌握 “家校沟通技巧、家长指导活动设计” 等专业能力,能独立组织家长沙龙、线上指导课等活动,为后续开展校家社共育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
五、研究内容: (一)乡村家长学习习惯指导需求与现状调研 设计问卷(含 “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的认知、现有指导方法、遇到的困难、希望获取的指导内容” 等维度),对 研究对象开展前测,明确家长的核心需求(如 “祖辈监护家长更需要简单易操作的指导方法,父母在家家长更关注如何平衡‘监督’与‘自主’”)。 选取 15 名不同家庭类型的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挖掘需求背后的原因(如 “外出务工家长无法陪伴,希望获取‘远程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形成《乡村家长学习习惯指导需求分析报告》。 (二)校家社协同的家长指导内容与形式设计 1.开发分层指导内容:根据家长需求差异,设计基础层(如 “如何教孩子整理书包、制定每日学习清单”)、提升层(如 “如何引导孩子主动预习、用错题本复盘”)、拓展层(如 “如何结合乡村生活场景开展实践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三类指导内容,确保内容适配不同家长能力水平。 2.设计多元指导形式: (1)线下活动:每学期开展 2 次 “家长沙龙”(邀请优秀家长分享经验、教师现场答疑)、1 次 “家庭学习习惯展示会”(让家长带孩子展示家庭学习场景,相互借鉴); (2)线上指导:每月推送 1 期 “学习习惯指导微视频”(5-8 分钟,内容简洁直观),建立家长微信群,每周固定 1 次 “线上答疑日”,及时解决家长指导过程中的问题; (3)社区联动:联合政平村村委会,利用村部 “农家书屋” 资源,每学期组织 1 次 “亲子阅读打卡活动”,由社区志愿者协助监督,补充乡村家庭的学习资源。 (三)指导效果跟踪与优化 1.建立 “家长 - 学生” 双向跟踪档案:为每位研究对象及子女建立档案,记录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频次、运用指导方法的情况,以及孩子学习习惯的变化(如作业完成时长、课外阅读次数),每月更新 1 次档案。 2.中期效果评估与调整:学期中期(2026 年 1 月)开展中期调研,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家长对指导内容 / 形式的满意度,分析孩子学习习惯的变化数据;针对 “部分家长反映微视频内容太复杂”“祖辈家长参与线下活动不便” 等问题,调整指导内容(简化微视频步骤)、增加线上同步直播线下活动等形式。 3.期末效果总结:2026 年 6 月通过前后测对比、档案数据分析,总结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梳理 “适合乡村家长的学习习惯指导方法清单”,形成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
六、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调查报告:《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四年级乡村家长学习习惯指导需求调查报告》(2025 年 11 月完成); 2.研究论文:《校家社协同视角下提升乡村家长学习习惯指导能力的实践研究》(2026 年 6 月完成); (二)实践成果 1.家长与学生成果:期末评选 “优秀学习习惯指导家长” 10 名、“学习习惯之星” 20 名(学生);研究对象子女的作业按时完成率提升至 90% 以上,班级数学、语文平均分较上一学年提高 5-8 分。 2.班级与个人成果:所在班级获评校级 “良好学习习惯示范班”;个人(研究者)获评校级 “家校合作先进个人”,并形成可在全校推广的 “乡村家长学习习惯指导活动方案”。 |
七、保障措施 |
1.组织保障:依托学校课题组,定期参与课题组会议,获取专家(如区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教研员)的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持;与班主任协作,确保家长问卷发放、访谈组织等工作顺利推进。 2.技术保障:学习使用 “问卷星”(制作调研问卷)、“剪映”(剪辑微视频)等工具,提升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与宣传推广效率;加入区级家庭教育指导微信群,及时获取最新的指导资源与政策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