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共育背景下提升乡村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教师个人研究计划
2025-2026学年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王菽霞
一、研究专题:提升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
|
二、研究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够丰富、深化和交叉融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体系,为理解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提供心的视角和理论支撑。1.丰富与发展家庭教育理论;2.深化教育心理学中的“行为习惯养成”理论;3.推动社会学习理论与元认知理论的融合应用;4.为构建“家-校-社”协同教育理论提供核心支点。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更为突出和直接,它旨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现实痛点,为家长、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带来切实的、可衡量的积极改变。1.对家长而言:提供“抓手”,减轻焦虑,提升效能感。比如化解“知易行难”的困境;改善亲子关系,减少家庭冲突;提升家长的教育信心与自我效能。2.对学生而言:受益终身,促进全面发展。比如奠定学业成功与终身学习的基石;培养关键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内在学习动机。3.对学校与教师而言:赋能家校合作,提升教育整体效益。4.对社会而言:提升国民素养,促进教育公平。 总而言之,本研究在理论上,致力于打通多个学科,构建一个解释“家长如何有效指导孩子”的微观理论模型;在实践上,它直击当前家庭教育的核心痛点,旨在为家长提供科学工具,为孩子赋能,为教师减负,最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
三、研究对象:低年级学生及家长
|
四、研究目标: (一)家长发展目标:赋能家长,成为“智慧型”指导者。本维度旨在直接提升家长群体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使其从“焦虑的督促者”转变为“从容的引导者”。 1.认知重构目标: 帮助家长深入理解良好学习习惯(如时间管理、专注力、预习复习等)的具体内涵及其对孩子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超越“考高分”的短期功利视角。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认识到自身的指导角色是“教练”而非“监工”,关键在于激发孩子内在动力而非外部控制。 2.知识获得目标: 家长系统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及与之匹配的习惯培养重点(例如,低年级重兴趣和常规建立)。 让家长学习并理解习惯养成的核心心理学原理(如行为强化、榜样示范、21天效应、元认知策略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技能提升目标: 工具与策略层:让家长能熟练运用至少3-5种具体的指导工具与方法(如:家庭惯例表、番茄钟工作法、思维导图、有效的表扬与鼓励技巧、非暴力沟通句式等)。 问题解决层:培养家长诊断与分析孩子学习习惯问题的能力(是专注力问题?还是畏难情绪?),并能选择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情绪管理层:提升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因焦虑引发的亲子冲突,营造支持性的家庭学习氛围。 4.共同体建设目标: 推动参与研究的家长形成互助学习小组,分享成功经验与挑战,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降低孤立感。 (二)学生发展目标:成就学生,成为“自主型”学习者 本维度是研究的终极归宿,通过家长的改变,最终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1.行为习惯目标: 学生能显着提升至少2-3项核心学习习惯(如:能独立规划并完成课后作业、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整理错题本、管理自己的零散时间等)。 这些行为从需要外部提醒逐渐内化为自觉、自动化的 routine。 2.能力与素养目标: 提升学习效能:通过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更专注、更高效,学业成绩得到积极改善。 发展元认知能力:学生开始学会计划、监控、评估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策略是否有效。 强化内在动机: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减少对外部奖励的依赖。 培养非智力因素:同步锻炼其自律、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和时间观念等关键品格。 3.情感体验目标: 减轻学习压力与焦虑:因学习过程更顺畅、亲子关系更和谐,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 改善亲子关系: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更多是支持和方法,而非指责和压力,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 (三)研究者自身发展目标:精进专业,成为“赋能型”教育者 本维度指向研究者在开展此项目过程中的专业成长。 1.理论深化目标: 研究者通过实践,深化对家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行为改变理论等的理解,并探索其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边界和有效性。 2.实践能力目标: 提升作为培训者面向家长群体的授课和个案指导能力。
|
五、研究内容: (一)开展家长现状调研、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评估、核心问题提炼等研究。
(二)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经典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正强化、负强化)、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示范)、建构主义理论(主动建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育)等。 (三)基于文献和调研,构建出家长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模型,如认知理解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方法策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榜样示范能力等。 (四)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如实验干预、效果评估、方案优化等。
|
六、预期成果 1.一套《家长指导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实操指南》 2.相关论文或案例集
|
七、保障措施 |
1.认真学习方案,明确要求,加强理论学习,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保障。 2.制定研究的进度,合理安排好研究任务,积极收集研究成果,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逐步地、有序地开展课研究。 3.认真开展阶段性成果展示和中期成果汇报活动,规范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操作过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