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教育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不知不觉地成长(转自“教育本色”)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童立骏

教育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不知不觉地成长

转自“教育本色”

640.png 

一个年轻人找到大学问家朱熹,问:

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大学问家?

朱熹把他带到了田边,指着禾苗对青年人说:“这些禾苗,天天去看,感觉不到它在成长,再过了几天十几天去看它,就能发现它长高了。你说为什么呢?”

年轻人若有所思。

教育也是这样,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得到。若有人动不动就说效果很好,那肯定不是教育。

教育,就像是一粒种子,在阳光雨露中慢慢生长。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点一滴地积累。它需要时间。

就像古人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慢,是一种智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总想“速成”。

孩子刚会说话,就想着报英语班;刚上小学,就开始焦虑升学问题。

其实,这种焦虑不仅没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后患无穷。

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什在研究“成功”时发现,真正能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得远的,不是天赋,而是“坚毅”(Grit)。而坚毅,正是在一次次重复和坚持中养成的。

教育不能急,就像种树一样,不能拔苗助长。

你要做的,是浇水、施肥、等待。过程对了,结果自然不会差。

三、反复练习,才是真功夫

很多家长喜欢问:“我家孩子怎么老是记不住?”其实,这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练习不够。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

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

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这个故事妇孺皆知,但我们还可以领会到“刻意练习”的核心:

磨针,需要千万遍的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角度。这样才有可能磨成针来。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是心理学界公认的学习法则。它强调的就是:有目标地反复训练,并不断调整

比如一个钢琴曲子,练一次不如练十次;听一遍不如听一百遍。

真正的掌握,是在不断重复中实现的。所以,别怕孩子慢,别怕他笨,只要他在坚持,就是在进步。

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分数、排名、证书,反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我们常说,过程比结果重要。

其实,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吃饭、睡觉、读书、玩耍、犯错、改正……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日常是最真实的教材。

吃饭时教孩子懂得分享,玩耍时引导他们学会合作,犯错时帮助他们认识责任,成功时提醒他们保持谦逊。

当我们把教育融入生活,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爱、责任、尊重和坚持。

一个会生活的孩子,自然也会学习;一个懂得尊重生命的人,自然也会热爱知识。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必鼓捣出另一个教育世界来。

好好生活,就能好好成长

我想起了朱永新先生新教育倡导的: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相信每一颗种子都能成长,相信岁月能够改变一切。

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教育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不知不觉地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