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这个时间段是儿童成长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较幼小,思想单纯而幼稚,他们刚刚步出家庭接触社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对社会公道德尚不能很好的正确理解。而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很强,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力。而爱心教育恰恰就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感知能力的最好的思想品容,是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今后树立正确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环节础。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得体、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爱心教育,在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过程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对低年级学生特别要注重爱心教育。
榜样是指作为仿效的人或是事例。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示范、队员中的好样板。一年级队员模仿性最强,老师表扬谁,同学们就学谁。他们喜爱模仿,特别喜爱和尊重在他们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实在具体,情感外露,易冲动。榜样能给队员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队员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同时,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不带任何强化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队员,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为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利用爱心榜样,对小学一年级队员进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利用周围同学中的好榜样来影响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指引着他们,促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的发展起来。那么怎样运用爱心榜样,引领小队员健康成长呢?
一、加强指导宣传,建立爱心小榜样的威信。
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选择那些对队员有现实意义的先进榜样,创设一种学习先进光荣的气氛,激发队员对先进榜样的敬仰心情。一年级队员刚开始上学,热爱班集体,班级主人翁的意识还很差,打扫教室卫生的能力还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没形成,教室里经常看见有随地乱丢的垃圾。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我一方面利用班队课进行热爱班集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教育,另一方面利用热爱班集体的小榜样,提高队员的小主人意识。在我班有两个小女孩,她们每天放学都主动留下来,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地打扫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为了鼓励同学们向她们学习,我在晨会课上动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特别表扬两个同学,每天放学她们两人都不怕脏不怕累,留下来帮助老师打扫卫生,让我们每天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她们热爱班集体,是我们班的小主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她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能像她们那样,热爱班级,把班级当作一个大家庭,做班级的小主人,能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那之后,队员们自发地懂得关爱班集体,带来抹布,自觉地打扫教室卫生,教室变得更干净,更整洁了。另外,爱心榜样的先进事迹要具体,真实,而且具有时代感,要在广大队员心目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我们面对的队员都是每个家庭中的独生子,他们在家不要说打扫卫生,倒垃圾,擦玻璃……我想像吃饭,穿衣服之类的事有时侯都要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帮助呢!辅导员通过这一具体事件,让他们看到同学的闪光点,树立了爱集体的榜样,引导他们向自己挑战,不怕脏不怕累,自觉的维护教室卫生,爱护自然环境。
二、抓住不同时机,提高学习爱心榜样的自觉性。
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时时注意观察,发现带头人大力表扬,发出学习号召。辅导员还要摸清队员对学习榜样的思想状况,要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做好动员并及时把队员听后的激情引导到行动上来。指导更多的队员同“榜样”比较。“为什么他做到了,我就做不到呢?”从而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小队员认识肤浅,评判能力差,有时不会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且自控力较差,因此常有“屡教不改”之嫌,令许多辅导员苦恼。其实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想一想,你给他树立榜样了吗?例如:为什么有的队员经常在教室里“惹是生非”,作弄同伴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总是抓住时机在全班表扬一些对同学团结友爱,乐意助人的“爱心”小榜样,用“榜样之星”来影响他们关爱同学,乐于助人。再如,对于那些容易盲从,轻易行事,总爱违反纪律的小队员,也要树立榜样,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爱社会,爱集体和爱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我总是会随时随地表扬“老师发现,今天早上,×××向清洁工奶奶问好了”;“今天我看到×××同学把垃圾桶倒干净了,还把扫把放得整整齐齐,他真是个爱劳动的小主人”“×××同学把自己的文具借给别人,真是个关爱同学,助人为乐的好队员”!听着这些表扬的话语,小队员们都自觉地向他们学习,这是因为爱心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撼人心魄。
三、树立爱心榜样,激发小队员的感恩之心。
回归爱的本质,辅导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你的爱是帮助队员成长的,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一味地在乎“分数”的成长。在教育中,首先要让队员学会感恩,关爱家人,敬爱老师,友爱同学。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了解一些懂得孝顺长辈,关心老人和孝顺父母的孩子。利用班队晨会课,讲述身边同学的孝顺故事,树立“爱心榜样之星”,让孩子懂得感恩之心。在疫情期间,组织小队员学习并讲讲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爱心小故事,懂得一线医护工作者和人民解放军无私奉献的大爱才换来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懂得感恩之心,关爱身边的人。
四、组织落实活动,在行动中培养爱心品质。
学习爱心榜样,实质就是使体现在榜样身上的那些优秀品质转为队员自身的品质。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我经常结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捐赠“爱心”,资助贫困儿童》等活动,评选出班级“爱心小天使”;积极响应大队部的“爱心”捐款活动,资助患重症的学生家庭;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评选出“爱心榜样”之星。其他同学看到后也被感染了,自觉地以他们为榜样投身到其他爱心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
五、发挥榜样作用,促使养成良好的爱心品质。
“为人师表”是辅导员的本色。师表者,表率、榜样也。为人师表就是辅导员以自己的人格、言行做出榜样,成为队员学习和效法的楷模。运用榜样辅导员要落实到行动上,严于律己,做出示范。队员不仅聆听辅导员的言谈,而且注意观察辅导员的行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队员上学情绪低落,轻轻问一声“你今天怎么啦,需要老师帮助吗?”;见到队员学习落后了,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地辅导其功课;看到队员生活上有困难,热心地关爱他们,适当地提供帮助。我想队员也会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辅导员对队员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对队员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
总之,小学一年级是队员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辅导员要不失时机运用爱心榜样等各种方法,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引领小队员健康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