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自相矛盾》
发布时间:2021-1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琪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武进区政平小学  何姣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意思,积累文言词“之”字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和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小古文吗?出示题目《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

2、这些小古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名人轶事,有的是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古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板书:揭示课题——自相矛盾)

3、矛和盾是生字,注意矛的第二笔有点,最后一笔的撇不要丢。盾,第一笔是撇,里面是个目。

4、出示图,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这是矛,战斗时用来——刺杀敌人;这是盾,战斗时用来进行——防御,盾的样子是不是和字形挺像的。它们都是古代战场的冷兵器。

5、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断句。

1、这篇小古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要去读读课文,小古文读准字音并不难,难的是读准句内停顿。回想一下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怎样读准小古文的停顿?(根据意思停顿)

2、怎样理解小古文?你有什么方法?(借助注释,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

3、用上这些方法,自由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句内停顿。

4、学生自由读。

5、同桌读。

三、再读课文,释义理解

1、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这个故事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楚人、围观的人//有的人)

2、楚人是干什么的?(卖盾和矛的人)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身份?(红色线画出)鬻盾与矛者

追问:鬻的意思是?(卖)

谁能读好这个短语的停顿?(生读,出示停顿读,指名读,齐读)

3、这个楚人是怎么卖他的矛与盾的?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誉)所以誉的意思就是?

(2)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预设1:生读对。其他同学齐读。

预设2:生读错。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读法?你为什么在物后面停顿?(所有东西都不能刺穿他的盾。)

3)刺破又对应了哪个词?(陷)

4)楚人夸赞的这两句都有一个常见文言词——之。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①第一次指盾。你怎么知道的?

学习小古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② 第二次呢?

预设:学生翻译成“的”,我的盾的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

追问:是盾的坚固刺不破还是盾刺不破?之在这里有实际意思吗?这种文言词叫虚词,可以不翻译。文中找找,哪句之也是这个意思?

③其实文中还有好几个“之”呢,敢不敢接受一个挑战?圈圈文中的“之”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剩下的之字“之”字。

④同桌先交流一下。指名说。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4、意思对了,不过老师觉得夸耀的时候好像欠缺了点什么,见过市场上小商贩们叫卖、夸耀自己货物的场景吗?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语气,你能来学学吗?(点评:有动作,语气很到位,声音洪亮)

5、现在咱不卖**了,换成卖矛和盾了,还是刚才的语气动作,谁来用自己的话夸夸这盾,夸夸这矛?(指名说)

6、我们这么夸,围观的楚人可听不懂,我们用楚人的原话来夸夸这矛和盾吧,注意保持刚才的状态。同桌说说。充分练说。

7、谁能读好这两句夸赞的话?(指名读,齐读)

8、夸着夸着,引来了许多围观的人。其中一个围观的人这样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①谁来读?

②你觉得要用什么语气来说?为什么?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

④读好这句话。

9、大家都会读了,接下来老师想找两个同学来分角色读一读。(出示对话)

创设情境:热闹的楚国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

10、楚国人听完这句质问后是什么反应?

情境:热闹的大街上,楚国有个人(创设情境)两个人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

 

听了之后什么反应呢?为什么不能反应?

 

没话回答想象心里

难怪作者这样说,指名读,读好。

 

从议论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人弗能应也。

①这个楚国人怎么回答的?(没话回答)哪个字告诉你他没有回答?(弗)追问:弗是什么意思?弗能就是不能。

②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他当时的窘态?(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③他为什么回答不出来?

④读好这句话。

⑤围观的人见到这个情景会怎么议论?(议论楚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议论这个围观者真实思维敏捷、善于思考)

10、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议论——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①作者怎么议论的?

②立可以理解为?(存在)

③读好作者的议论。

11、故事学完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12、出示有停顿的。

出示无停顿的。

出示无标点的

出示填空的。

出示插图的。

四、创意阅读,讲好故事。

1、故事的意思我们知道了,如果要把这么有道理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更多的人听,你会怎么讲?结合我们五上学过的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想一想?

2、生交流(加入动作神态、丰富情节)出示五上交流平台。

3、同桌合作讲讲这个故事。

四、读出智慧,总结全文

1、这么深刻的道理只用了这么一个这么浅显的故事就揭示出来了,写这个故事的人肯定是一位高人。他叫韩非子古人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想不想认识一下韩非子?(出示简介韩非子:韩非子,又称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善于运用浅显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警策世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韩非子的其他文言版故事,如郑人买履、滥竽充数、智子疑邻……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苏教版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们)、(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

动词,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停顿划分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方法: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 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不能把成分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不能停顿的情况:
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