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
礼嘉中心小学 张敏玉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谁能说说自己掌握了说明文的哪些知识?(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文的分类,根据学生回答板贴)。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松鼠》。请同学们抬起右手,一起写课题。注意:松鼠的鼠,是象形字,上面“臼”里边的两横断开,仿佛松鼠的两颗大门牙,竖提左斜,斜勾稍长,仿佛长长的尾巴。齐读课题。
你在预习单上书写生字时,注意到了什么?(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偏旁出现在左边时,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偏旁,出现在右边时要写得左右匀称)。
二、整体感知,聚焦结构
1.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篇课文,说明白了松鼠的哪些信息呢?通过预习,你发现了没有?好,小组内先交流一下。
2.先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给大家汇报。
3.你想介绍松鼠哪一方面的信息?
汇报:我了解到松鼠哪些信息,这是围绕松鼠哪方面内容来写的?或围绕松鼠哪一方面内容,我了解了松鼠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这些信息是在课文哪一小节,你能准确读一读这一小节吗?
师生小结:在阅读时,我们怎样来提取信息?可以(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梳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形式可以有哪些?(分类、形式可以是思维导图、提纲、表格等)。这就是我们阅读时整理信息的方法。
三、对比说明方法,迁移运用
1.在介绍松鼠时,作者先介绍了它的外形,这是介绍事物的一般规律。刚刚我们在整理信息的时候了解到引读第一小节: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同样是介绍事物,《太阳》和《松鼠》在介绍时有什么异同?(出示《太阳》第二小节,《松鼠》第一小节)
预设一:相同之处都抓住了鲜明特点来介绍。太阳的体积大,松鼠的漂亮。
预设二:说明方法不同,太阳:列数字、作比较,松鼠:打比方,生动有趣。
出示:“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尾巴的大而美。
利用古人帽子的图片,理解“帽缨”。
帽缨形的尾巴和它玲珑的小面孔相映成趣,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动词,“衬”,用一个词来说,就叫“映衬”,谁再来读出相映成趣的美来。
预设三:《松鼠》语言活泼,用上一系列一连串拟人化的修饰性词语,作用是什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特点,可以说用词准确而生动。而《太阳》语言准确但平实。
预设四:描写松鼠外形时还有什么表达的密码吗?第一句先总写,(驯良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一下“驯”的字形演变:在说文解字里注释:马,顺也,川,河流,河流顺着河道,引申为,人的性格温顺、顺和。这里可以说是松鼠的习性温顺。)
再分别写了面容、眼睛、身体、四肢,言之有序,条理非常清楚。
2、介绍松鼠时,如果我也像《太阳》那样用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松鼠体形细长,体长……你还能感受到松鼠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吗?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与科普说明文的区别。
让我们一起读出松鼠讨人喜欢的外表。齐读。
四、迁移运用,语文书70页
如果要把《白鹭》第5小节改成说明性文章,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改写、交流、反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