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翁雪莲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专心致志 破浪前行 如履平地 (指读)
第一组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描写了——黄河,读出气势。(齐读)
2、同学们真会读呀,想不想去看看黄河?(播放视频)这就是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博大,雄浑,充满力量,怎能不令人敬畏?
3、黄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第一自然段。
过渡:站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边上,作者感到——胆战心惊。
二、感悟“羊皮筏子”
课件出示(导读):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1、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注意力呢?(羊皮筏子)自由读2-5自然段描写羊皮筏子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是这样的羊皮筏子?
① 在2—5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羊皮筏子的情感,谁能找出来!
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对羊皮筏子怎样的情感?(惊叹 感叹都可以 板书 惊叹)
那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呢?
预设一
② 出示: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非常小非常轻 从“浮 被吞没”可以看出
③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齐声读(评: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感受到了……)
过渡:这羊皮筏子仅是小而轻吗?作者定睛一瞧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① 羊皮筏子还有什么特点?(载重重 从数数 和贴着水面可以看出 )
② 看看这段话中有三个特殊的标点,你从中读懂什么吗?(惊讶就藏在两个“!”里,符号也是有温度的呀!省略号……你们真会读书!)
怎么读好这段话 自己练一练 尤其是三个特殊的标点 要读好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评价:你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哪个地方没读好?重点指导数数的地方读好
发现越数人越多的时候,你会怎么数?(越数越快)你呢(越数越轻)读!齐读!(评:同学们,数字也有感情,多一个人,就多一分惊讶;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
羊皮筏子的载重重还体现在哪里?
上面却有——(6个人和两个满满的麻袋),人多物重,
同学们见过羊皮筏子吗?
(介绍筏子)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以羊皮为囊,吹气浮于水面,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小,一个羊皮筏子只有二十斤,轻轻松松就可以扛起来——轻。而且没有护拦,没有扶手。
这么小,这么轻,却载着这么多人和货物——于是作者感叹道:(齐读)
三、走近艄公
过渡:是谁能在如此湍急的黄河上架着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贴着水面漂流?(艄公)文章的作者袁鹰给了艄公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那就是——黄河的主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艄公,凭什么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呢?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课文中哪些地方向我们展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交流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抓住关键词说说)
(沉着——从容冷静,镇静;专心致志——智慧、镇静;小心、大胆——勇敢)
2、引读: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前行。
(1)你知道什么是水势吗?(一般指水流的趋势,水流的样子,也可以指水位或水的流量与冲力)
(2)黄河会有怎样的水势呢?请结合我们见过的黄河的样子思考一下。(出示图片引导:湍急的波涛,平稳的水势,漩涡,险滩)
(3)面对不同的水势,艄公会怎么做呢?
出示填空:当遇到______时,艄公会_______。(练说,同桌交流)
(4)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谁能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4、怪不得作者说,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凭着……(读)
还从哪里看出来吗?“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过渡:刚刚我们从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吗?(如想不出,引导:(1)6到8自然段还有好多句子没有交流到,那些句子都没有用吗?(2)6到8自然段还写了谁?)
交流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的表现如何?(谈笑风生、从容)
(2)为什么要写乘客谈笑风生?这和艄公有什么关系?
生:越是写乘客的从容和信任,越衬托了艄公撑船技艺的高超,突出了艄公沉着、大胆的品质。
师总结:这种通过描写其他的人或物来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写法叫侧面描写,也叫“烘托”(板书)
这种烘托的手法在本篇课文当中有很多处,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再来说一说。
(指导回答问题的方法:通过_____的 ______,烘托出 ______ 的______)
总结:作者写艄公的时候,有直接描写他,也有通过其他的人——“我”和乘客,其他的物——黄河和羊皮筏子进行侧面描写,突出艄公的品质。
四、小结
1、这种写法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早就接触过,老师带来我们曾经学过的两段文字,轻轻读,这里用什么烘托了什么?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我们在写人的时候,可以用物来烘托,也可以用人来烘托。
五、布置作业
我们在习作2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推荐班级里的小能手。今天我们学习了烘托的写法,再来看之前的作文,当我们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生任选一个说一说,指名交流)
请同学们课后再找出那篇文章,好好修改,把烘托的手法用进去,相信你的文章会更精彩。
六、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衬托
艄公 ←-------
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我” 惊叹
羊皮筏子 小 轻 载重大
黄河 汹涌
乘客 谈笑风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