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的场学习课程实践
文/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小学马卫东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就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场,而在这种环境下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我校称之为场学习。2012年,我校以校本课程“经典伴我成长”的实施,利用Aischool教学平台,开展了区域课题“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变革” 项目的实践研究,围绕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工具和学习评价等学习要素构建数字化学习场,并进行了云课堂场学习的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留下了许多经典诗词和历史典故,成为课程学习的宝贵资源。但传统纸质文本教材内容的承载量和呈现形式,无法适应课程实施的需求。为此,我校利用教学软件平台将开发碎片化的多媒体素材,制作成说文解字、经典故事、名言解析、情景案例等数字化资源,并预设在后台服务器上,连同己开发建成的《古诗文诵读》电子教材和“国学经典” “中华美德教育” “成语故事”资源平台中的资源,一并构建了数字化学习的资源场,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活动素材。学习资源平台中的资源模块化呈现,让学生可以通过自由浏览、自我选择、自主检索,对信息资源进行多维度筛选、检索、选择与分析。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资源并不是由教师单向供给的,而是由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点和观察视角进行选取的,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介入学习的意愿。
中华经典文化充满智慧和哲理,无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校课程目标定向在通过场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我校以典故剖析、情景辨析等主题探究模块,罗布出了一个引发质疑、激起思辨的学习场,为学生课堂学习带来了活力。学生依据大量的资源信息开展探究活动,其中同质化信息有着增强体验、深化叠
尾代2014/6A
加、价值认同的作用,而差异化信息的发掘能够产生多元思维的学习场,调动学生问题意识,引发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显示出学习场效应对学生问题研判、决断所产生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也为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了工具支持,基于此,我校营造了多功能学习工具场。针对学习模块任务的需求,我校配置了各种功能的数字化学习工具,供学生选择性使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实践中,我校数字化课程平台的公告发布、推送直联、互动论坛、调查投票、即时统计、批阅解析、图像摄影、定格选编等学习工具的供给,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多样、高效的学习手段。同时,学生可将活动材料及作品进行上传,存储于云端,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并通过分享与交流,形成开放的交流平台。四、评价场,过程评价从粗略到精细
由于教学平台具备数据实时同步记载、分类统计、比对跟踪、可视化分析等系统功能,我校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中,同步嵌入了学生参与广度、体验层度、思维深度和成果程度等学习事件的全记录,大量的学习过程性数据成为了评价场的基础,进而促使我校开展了“基于云数据轨迹化的学习评价”的探索。我校以云端量化数据为依据,通过建构数据模型,进行精细化分类,运用比对差异、寻找规律等方法,对目标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情况或共性问题,进行整体性或模块化分析评价。通过对学习轨迹数据的研判,我校不仅能以班级全体为对象,还对学习资源内容兴趣、学习工具方法偏好、活动设计喜好和情感智能倾向等进行量化评估,为日后诊断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同时,我校还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精细化定位分析,从中找出学习中的个性化问题,从而使得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更为准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