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用 |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行部:cyl@{域名已经过期} 课程整合
数字化环境下生命教育项目学习的特点及问题
陈雪凝
(深圳市向西小学,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生命的奥秘》项目学习体现了数字化时代教学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将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文章探讨了数字化环境下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数字化环境;项目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8454(2011)24- 0053- 02
《生命的奥秘》 项目学习是根据广东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设计的,通过了解生命孕育的基本知识,研究胚胎与人的关系,探讨生命的独一性、生命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学习周期中,学生需要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在合理怀疑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及提出证据进行与课题相关联的科学探究,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骄傲并心存感激。
一、数字化环境下生命教育项目学习的特点
作为区英特尔未来教育实验课题,该项目学习目前正在笔者学校进行教学研究,从已开展的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发展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该项目学习体现了数字化时代教学的特点,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课前准备到后期研究成果的阐述与呈现,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项目把人类生命的起源作为切入点,首先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作简单的整理。一方面是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测试及了解;另一方面则开始训练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整合有效信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后半段,学生则需要创建电子作品, 把自己对单元问题、基本问题的探究、理解和研究结论,通过演示文稿、电子小报等形式展现给其他人观看。 而对学生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出处的记录, 不仅体现了尊重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 也使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相关资料,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主流聊天工具———QQ被当做师生间沟通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及作业检查的学习平台。它不仅延伸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 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并且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地、正确地使用通讯工具。 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得到了照顾,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强的学生成为组长及管理员, 他们要维护管理群内秩序,保证讨论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而不致离题万里,也要帮助教师上传学习资料,督促组内成员完成作业或者商讨相关工作,为研究工作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
2.培养了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
(1)数学化教学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项目以学生为中心,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化学习环境,配合网络资源,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提升,在小组中互补。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将生命孕育的常识编成了动画故事, 下载了著名的纪录片《子宫日记》进行编辑节选,还精心收集了像丹麦作家维利所写、莫根斯配上插图的幽默作品《喂,我在这儿》等图片、文字,提供了较完整的教学资源素材。 这些资料图文并茂、 音效出色、 多姿多彩,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能用正常的心态去正确地解读生命孕育的基本常识, 并且开始尝试用认真、 严谨的态度对待项目学习中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某个答案,或者瞎说乱说一气。
为使学生能有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不致偏离搜索主题,并能深度理解学习内容, 熟练运用21 世纪技能,笔者提供了项目说明、预习清单、自学指南、阅读材料、
China Education Info 53
应 用 课程整合
学生范例、 评价量规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不同需求的学生,使其成长为较独立的学习者。
(2)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扩展了学生的思考维度
有的学生因为思考角度十分独特, 甚至引发了其他话题的展开, 使整个研究的发展超出教师预先的设想, 延伸至更为深刻宽泛的讨论。 比如探讨 “胚胎是人吗”这个问题时,全班一开始是分成两大阵营,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各有各的理,后来有学生抛出了新的观点, 认为胚胎是人在某个时期的一种形态, 不能说它是人,但也不能说它不是人,还有学生引发了新的问题:“如果胚胎不是人,那我是从哪儿来的呢? 如果胚胎是人的话,那么,流产岂不是犯了杀人罪?” 这回答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 没想到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男孩子, 竟然提出了如此尖锐、 有深度的问题。 愣了一会儿,笔者说:“这个问题很有水平、也很有挑战性, 让我想到了最近有关美国的一则新闻, 那就是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干细胞研究的解禁。 ”于是笔者跟他们讲了关于小布什所代表的共和党与奥巴马所代表的民主党在干细胞问题上的分歧, 以及这分歧的背后所涉及的对生命的看法。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开始认真思考生命到底从什么时候算起, 是从母腹内呢还是出生时。 最后,笔者没有做出对或错的评判, 而是让他们再去收集一些资料, 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再来PK, 而不是单凭自己的喜好来辩论。
54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 (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is@{域名已经过期}
这些讨论没有输赢对错,甚至对考试也没什么显而易见的帮助。 但是它能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帮助学生建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试着去思考一些开放性的、 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知道有些问题是没有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标准答案的,这和平时的学习完全不同,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了。
(3)评价的多样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项目学习的评价形式多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被用于不同的教学单元,如预习情况检查表、小组合作评价量规、 电子作品评价量规及演讲评分表等等, 都有具体的标准来定义质量, 清晰地指向了项目学习的目标, 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对照目标来衡量自己的学习。
3.切合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首先要从正确地认识生命开始。 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生命问题非常好奇。 他们对生命孕育的基本知识略有了解但不系统, 多数属于从网络或其他媒体资讯中及同学间的交流中获取一知半解,谈到此类话题,大多比较敏感又有些怕羞。 也有班主任反映个别学生喜欢从不太健康的角度议论男女关系的话题, 不知该如何教育。 讲多了怕引起其他学生的好奇心, 不讲又担心在班级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由于思品教材及教参提供的资料有限, 不足以支撑更深入的探讨, 工作繁忙之际, 许多班主任教师也没有精 力再去收集更多的资料, 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一件迫切并有意义的工作,笔者想,这也是教材编者的初衷,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种子。 在能够着力的范围内努力, 是我们能做的, 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二、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教学的确彻底改变了目前已有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助于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学习及随时学习的习惯。 然而庞大的网络信息中,如何帮助学生分辨什么是有益身心发展的是非观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而且,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虽然觉得这样学习很好玩,但课外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另外,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但是从课堂时间上来说,这种学习方式很难保证能按时完成既有的、规定的教学任务。 应对考试和培养创新意识, 两者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也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生如夏花般绚烂, 死若秋叶般静美”, 这是诗人泰戈尔的名句。 愿这样的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到生命的奇妙,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珍惜自己的生命,并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编辑:王天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