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宇,武进区政平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有独特的管理方式。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每年都被评为“文明中队”。她也多次被评为镇级或校级的优秀“班主任”和“阳光辅导员”。2016年被评为武进区“优秀班主任”,2018年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在校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获“第一名”。2019年被评为武进区“名班主任”。
【摘要】: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让家长信服;通过真诚相待,取得家长的支持;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取得家长的理解;平时还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引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只有家校之间互相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字】班主任;家长;沟通方式;家庭教育;学校活动
当今的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一种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方面是不可以替代的。每一个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5+2=0”,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结果把5天在学校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切又得从零开始。记得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主要执行者是班主任,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是家长,架起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和家长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要提升自身素养和形象,让家长信服
和班主任想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一样,家长们也很想了解孩子的班主任是怎么样的一个班主任。只有班主任让家长们信服、敬佩,才能让家长们积极配合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主任必须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责任心是做班主任的必备条件。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有责任的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要对学生敷衍了事。班主任不应当仅仅把学生当作学生,还应当把学生当作子女来对待,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该关心的时候要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换的家长的支持。
(二)、不断学习,具有广博的知识。班主任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获得家长和学生的信赖,也能更好地管理班集体。班主任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学科的内容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等等。因此,班主任需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加油充电。
(三)、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整洁大方的仪态,得体自信的谈吐和亲切谦和的气质不仅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更是新时代教师精神风貌和内在素养的综合展现。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发自内心的信任和佩服。
(四)、具有超常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要想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工作,让学生学习好,能力得到提高,全面发展。班主任需具有超常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要以诚相待每一位家长
与学生家长交流与沟通时,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地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当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家长当作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否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长来访时,应尽量做到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
(一)、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三)、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四)、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五)、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遇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四、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沟通的方式
(一)、利用家长到校接送学生进行交流
我们四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大部分仍是由家长接送的。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是爷爷、奶奶,我从他们关心学生身体方面入手,再涉及其他方面;而对有的只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家长,我就从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状况入手,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方面;对工作比较繁忙或性格直爽的家长,我则开门见山,直入要点,避免迂回而行;对性格内向或对学生教育存有偏见的家长,我则从大家感兴趣的、熟悉的时事入手,等双方感情比较融洽时,再慢慢转向主题。但总的一个要求,我在进行交流时,总是先肯定学生的进步之处,然后婉转地指出不足,切记命令式或一味责怪的口气,这已作为我接待家长的一个原则。家长听了既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也乐于接受,家长就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非常顺利。
(二)、开好学校定期组织的家长会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的动向、理论,提出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列举古今中外家长重视教育孩子的事例;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使家校双方取得共识,使家长认识到只有家校结合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家校结合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这些光靠学校是不行的。借此机会,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自我教育、互相帮助的活动。家长中也不乏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对教育有一套切实可行办法的人。我就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适时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请这些家长介绍自己的有效的家教经验。当有家长说出自己指导孩子的某种行动后,另外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见解与他共同商讨,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其改进;而当某个家长的意见得到肯定时,他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工作方法能得到家长的认可,也便于教师开展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单独解决
利用QQ群和微信群传输消息,是大家常用的一些家校沟通方式。它不仅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家长可以通过群平台向班主任自由地反映、诉说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也可以收集家长反映的共性问题,做出及时诊断和评价,给予答复,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但是在使用QQ群和微信群发消息时要格外注意一些原则: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单独解决。就是因为网络群平台的及时性和随时性,家长难免对有些学校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夸大事实,聊天容易变味,平台容易变成发牢骚、攻击学校和老师的工具,甚至发展到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喜欢指手画脚,有可能只是某个家长产生的负能量,最后消极情绪一传十十传百,给整个集体带来不良影响,有时候教师觉得及时回复是一种礼貌,但是对待问题要分类解决,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平等对话,共商良策。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可以做到先发制人,在QQ平台或者微信群做到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等到家长问起来才谈到学生的情况,这样交流就处于被动状态,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在汇报过程中也要讲究策略,如谈谈学生进步的地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再进一步提出不足的地方,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觉得QQ平台或者微信群可以随意一点,要注意措辞,让家长最大范接受并乐意和学校配合学校的相关措施,引导家庭一起监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四)、班主任主动出击进行家访
家长虽然有与班主任交流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真正主动到校交流的毕竟是少数,这时候需要班主任更积极更主动一些。以我多年来带班的经验,我喜欢每接一批新生,都会利用周末或假期到每个学生家里走访一遍。一是观察,观察学生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言谈举止。这些方面透露着学生家庭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修养,能真实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使之成为日后教育学生的资源。同时,观察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房间里的一本书、一幅画,有可能成为日后开启他心灵之锁的一把钥匙。二是倾听。倾听不仅可以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也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了解到每个学生、家庭的特殊之处及心理诉求。在倾听中,用一个教育者所具有的敏感,捕获信息,体会家长、孩子的感受,走进家长、孩子的心灵。
家访时切忌“告状”,一股脑儿地将学生在学校所表现不好的地方全都倒给家长,说得孩子什么都不好。这样,有素质的家长在老师面前觉得难堪;素质差点的家长,也会说老师的不是,或者至少在老师的背后说老师的不好。这样的家访效果甚微,甚至会起反作用。
五、要重视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就现在的家庭教育而言,很多家庭对于教育不得其法,纷纷表示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知怎样教育。于是,我在与家长沟通时,还会找准契机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我很好地利用了微信公众号中的“成长必读”“王牌教师”及“教师感悟”中的一些内容。当遇到家庭教育难题时,指导家长阅读“成长必读”的知识,往往能让家长找到合适的应对法则;孩子作业磨蹭,不妨读一读《揭露孩子磨蹭真相》;家长教育粗暴,推荐看一看《你越大声吼,孩子越差劲》......通过推荐家长阅读,在家长自我增知的同时,也更能有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六、要让家长看到学校的活动
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不理解老师,因为他们对教师在学校的活动不知道。往往我们老师做了很多,却“不为人知”。我经常利用小视频、美篇和音乐相册等形式把学生的活动过程展示给家长。如“扬州研学活动”、“红领巾跳蚤市场”、“英语口语朗诵比赛”和“爱心小天使”评选等,让家长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在学校丰富的生活状态。
作为班主任我们清楚地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是庞大的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合力的重要分力。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行友好的合作,是形成这一合力的基础。
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不仅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示。如今,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家长“重养轻育”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有的甚至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推给班主任,无形增大了学校及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只有家校之间经常沟通,建立起良好关系;也只有当“家校教育”相一致时,教育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国荣.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J].科技教育
[2]姜霞.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艺术[J].现代教育
[3]尹春.当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困惑与对策[J].德育观点
[4]刘小洪.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7(03)
[5]朱相娟.家校协作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J].人民教育,2018(10)
作者:王宇
工作单位:武进区政平小学
邮编:213173
职位:教师
联系电话:139611377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