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组织学生开展民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韩琪

组织学生开展民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实施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执笔:韩琪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民间体育活动历千年来经久不衰,在农村地区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应当继承和发扬好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体育新课标加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授课时数比重,从选修教材的内容看,不仅包括韵律活动和舞蹈、小球类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加深以及扩大民族、民间的体育内容。新大纲的说明中还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教材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民间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综观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教学,无一不把本国民族民间的优秀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体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也不被教师所重视。我国是一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简便易行,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是,许多民间体育活动只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身教言传”而“代代相传”的,缺少文字记载与资料,更缺乏研究。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我们有责任去重视它,搜集和研究它,让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芒。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对民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作了研究和尝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体育教学尝试不够。民间传统体育资源运用于本课题总的研究目的是使我们对民间传统体育在小学体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试行》指出“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体育世界的丰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体育活动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激情,真正的让孩子爱上体育,享受体育的魅力,在积极运动中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在身体得到发展的同时,心智也得到了磨练,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的进步,自然就是学校的进步,学校才能真正形成我运动,我快乐的氛围,提升校园文化。以此来形成民间体育的校本课程。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提出了本课题。

三、课题相关理论分析

一、“民间体育活动”的概念界定

“民间体育活动”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是各个区域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体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本课题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普及度较高、学生兴趣浓、适合在校园开展的各种各样形式的民间体育项目。

二、理论依据与国内现有研究动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很大一部分需要借鉴我们传统的民间体育,随后,冯萌的民间体育价值,谭华的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育学科的现状与展望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由于整个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也引发了民俗、民间热。据武汉12所学校调查统计,民间体育活动类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从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增加,所占体育课的比例提升近15%,重视民间体育活动和游戏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大普遍提高。多地实践证明民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是可行的,是有必要的,是值得提倡的。

三、本课题创新之处

1.基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民间体育活动的创新

民间体育活动是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时,不光继承其精髓,还加入了自身的创新,选取部分更加适合小学生开展的项目并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了改进,例如陀螺我们选取小的,学生更易玩也更爱玩,绳尝试过多种材质的,采用自制的器材效果最好。铁环除了个人滚之外,还有两人合作一人一只手滚动等,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2.基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会学习的本质,在开展民间体育活动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时间,让学生能在其中创造出不同的玩法,互相的教授新玩法,这项传统项目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学生将更爱练习此项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在练习中发展身心。

3.基于评价机制的创新

本次评价机制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技能掌握的评价及身体素质的评价,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及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以促进小学民间体育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实践考察、大课间、体育课等方法来提高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质量和效益,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搜集整理出一套本地区有代表性、有特色的适合室内外、课间课中课外开展的民间体育项目册子形成民间体育大课间活动,建立民间体育校本课程,设计适合本校的民间体育项目开展的评价机制。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民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及对民间项目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的体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研究,形成民间体育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对民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认识,更好的开展校园民间体育活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基本精神主要特征的文献研究

2.对教师和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兴趣的调查分析,整理、选择适合学校开展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与民间体育课的实践研究

3.根据实践研究分析开展民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4.根据实践研究分析开展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5.建立组织开展学生民间体育活动评价机制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

(二)研究重点:选择并合理设计师生喜爱的民间体育大课间及校本课程

(三)预计突破的难点:长期有效的开展,真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活动氛围。

 六、课题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观察法、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

七、课题实施步骤

1、筹备阶段(2016.1—2016.7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学校未雨绸缪,及早开展了谋划。

①加强了组织建设。成立了组长为体育教研组长韩琪,专兼职体育教师为核心组成员的课题组,强化了组织领导。

组建了研究队伍。体育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研究方案,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力争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③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材料(如胡武功中国民间体育》、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冯晓丽民间体育组织》等等),学习了兄弟学校相关经验(如庙桥小学的阳光大课间》、李公仆小学的绳毽校本特色》等),形成了研究草案。

④开展了开题论证。邀请了以徐惠仁主任为首的专家组来校进行开题论证,会上,论证组专家们认为本课题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进一步解读方案,做出新意,做出特色,做出亮点。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消化了专家意见,进一步研读了相关理论,再一次修订了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6.9—2019.9

为推进本课题研究扎实、有序的开展,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1.加强学习。课题组组建微信群、QQ群通过推送文章组织教师学习,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多次组织论坛开展讨论活动,组织进行案例分析,论文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反思水平。

2.会议推进。课题组核心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对照课题实施方案,结合学科特色,找准研究的抓手,总结、反思阶段性研究情况,以极大的热情,扎实、持久、细致地开展本项工作

3.落实行动。根据研究内容,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在课堂中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民间体育运动,为民间项目顺利在校园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推行民间体育大课间及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4.成果推介。学校专门建立了课题研究网站,及时上传研究资讯,让其成为全体课题组成员乃至全体教师分享、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总结阶段(2019.9—2019.11

本阶段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总结。

  1. 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理论成果:

  2.  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2、培养学生对于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一本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及游戏方法简介  

    3、开发培养学生民间体育活动的大课间安排表,在全校实行推广。

    4、形成一套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的设计计划。

    5、完成若干篇有关论文。

    6、形成一套评价表格

    7、形成本校的民间体育校本课程。

    实践成效:

    1、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及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水平等方面较研究前有明显的提升。使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三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技能,项目运动技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民间校本课程丰富多彩,多个民间体育项目运用于体育活动中,不再是单一、枯燥的,在充分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的体育体育品德得到明显的提升。

    3、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于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