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文献综述
(一)一线教师经验总结型文献
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相关的文献中,一线数学教师发表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一线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提出关于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在200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此方面发表的文章有了较大的增幅,在2011年修改后的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数学教师对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
在此部分文献中,对数学语言能力中的某一个能力的培养进行叙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其中对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关注最多,忽略了其它能力的培养和关注。
江西省南昌市楞上小学的唐闵乐老师根据自己一年的探究实践,以课题研究论文的形式叙述了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如,引入“竞争机制”;让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充满“魅力”;给每个孩子说的机会,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表达以及动手实践、说题等形式;培养学生会说的一系列方法希望对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有所帮助[1]。
刘燕在曾在文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三点方法即创造想说的情境、培养敢说的勇气、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2]
(二)数学教育研究者对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关注
郑毓信教授将数学语言看作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他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等[3]。
苏州市教委研究室组成的研究组是我国较早较大型的对数学语言能力进行研究的组织,该组织通过对全市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测试,分析出当时初中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情况,并提出数学语言的教学对策[4]。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李雅云、李宝庆[5]对280名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开展了调查,对三种不同形式的的学习和转换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为小学生数学语言学习中留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胡永红在文章中对数学语言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后提出了数学语言对数学学习的五点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提炼、理解、转译能力。[6]也有不少研究生对学生数学语言的现况进行研究调查并分析研究结果,提出解决的策略。
秦月在其硕士论文中分析了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表述时仍留存的问题以及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述能力中忽略和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述能力的策略。教师方面有以下七个策略:“培养学生使用多种数学表述方式的能力;关注学生性别差异;教会学生使用数学专业语言;引导学生倾述他人表述;挖掘教学假象中的教育价值;发挥自教学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有序表述的习惯” [7]。学生方面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经常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两个策略。
江晓君在其硕士论文《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之研究》[8]中针对中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表达方面存在的欠缺,并为中学教师培养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有参考性操作方法。
[1]唐闵乐.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6(2):53-57.
[2] 刘燕.谈低年级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山西教育,1999(05).
[3]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8.
[4] 芮滋、顾义生.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调查分析与教学对策[J].中学数学,1996(08).
[5] 李雅云、李宝庆.小学生数学语言学习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9).
[6] 胡永红.数学语言及其功能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67-68.
[7]秦月.小学生数学表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8]江晓君.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