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苏教版)第十二册10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小组交流: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拿出来,小组四人相互交流一下整理情况,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有好的建议要互相指出来。然后推选出你们小组整理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2.汇报展示
师: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整理成果?哪个小组先来?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整理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补充或评价?
师小结:很高兴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整理方式,其实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时,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注重清晰、实用、内容完整。
3.汇报交流
(1)周长公式
师: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没有周长公式,是不是它们就没有周长?它们的周长怎么求?(其他图形的周长是把围成它们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们的周长。)
(2)面积公式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4. 课件演示
师:为了大家更直观的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老师还准备了课件,请看大屏幕,注意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平面图形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是否存在联系,如果有联系,又是有怎样的联系。
5.理一理,摆一摆
根据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推导之间的联系,怎样利用学具摆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1)展示交流
教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提出要求:说清楚你们的理由)
学会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推导出圆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就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圆形和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小结:
世间万物都有联系,数学知识更是这样。看,刚才我们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了,其实我们梳理知识的时候就是对所学旧知进一步完善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如果我们每学一部分知识都这样进行整理,就如同种下一棵知识的大树,有主干,有分支,有联系,有区别,这样,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有条理,更系统,当然就会更深刻。
6.提炼方法,形成思想
师:在刚才的整理和推导过程中,我们多次提到哪个词?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不仅是数学上,生活中也有“转化”的影子。例如曹冲称象,就是把称大象巧妙的转化为称石头。通过转化可以将问题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另辟溪径寻找出解决的方法。
二、检测收获。
师:会学,还要会用,同学们会根据刚才我们一起整理出的知识做练习吗?
三.评价完善
师:一节快要结束了,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并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而且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还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平面图形知识远不止这些,生活中的智慧更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时常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度,
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