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纸质五角星、三角形和活动角,三角尺、纸工袋和闹钟各一个,学生准备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他们已经做成了什么呢(五角星和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
生:因为五角星有五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
追问:那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
1、认识物体面上的角。
引导:哪位小朋友来指一指五角星的5个角在哪里,三角形3个角在哪里?(指名学生用教师的纸质五角星和三角形指一指)
指导:角可以怎样指呢?请看老师指一指。(手指从顶点分别沿两边指出角)
让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互相指一指角,并说出:这是一个角。
2、抽象图形
师提问: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你能从图里桌上的哪些物体上面找到角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哪些物体面上有角?能来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出物体上的角,结合学生指角,呈现其中的三角形、纸工袋和闹钟,多媒体分别呈现出面上的一个角]
说明:我们可以沿着它的边把这些角画下来。(多媒体显示相应角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角。通常,我们用一条小弧线来表示角。(多媒体出示。)
3、认识角的各个部分。
说明:现在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从这点画两条直的线,这个图形就是——角。
我们刚才画角的时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作角的边。(板书:边 边)
提问:请观察这个角,它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追问:那你自己会画角了吗?(学生活动,自己试着画一画。)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们能在三角尺上找一个角,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说一说。)
追问:你觉得边有什么特别?(强调边是直的。)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引导:请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一题,看看哪些是角,在下面打“√”,并想想为什么,说说理由。
交流:哪些是角?为什么这三个图形是角?另外两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
(指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不符合这样特点的图形就不是角。)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让学生数一数角,在括号里填一填。
(交流结果,并说说第一个图形那两个为什么不是角,第三个图形为什么只有两个角。)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怎样比出来的。
交流: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样比的?(可以看两根针各张开了几格)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4、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请小朋友用两手捏住两条边,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
(学生根据要求操作。)
提问: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大。
引导:怎样把角变得小一些?
指出: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板书:角是有大有小的)
师: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的活动角摆出一个角,并比一比谁摆的角比较大,应该怎么比呢?(学生活动,摆一摆,比一比。)
指出:比较角的大小一定要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才能比较。
5、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比一比,说说比得结果
提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指出: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比较时也是顶点和三角尺的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三角尺的一条边重合。)
6、做“想想做做”第五题。
让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展示学生表示出学生折的角,比比哪个大,哪个小,并且说一说大小。
提问:角的大小只要比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的比较,只要比两边张开的大小。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张开的一样大,角就大小相等。
四、全课总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的话,你想怎样对大家介绍自己?
2.你通过认识角的学习,对图形认识的学习有哪些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