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政平小学关于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国锋

根据常教基【2019】5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常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相关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特制定“政平小学关于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一、深刻认识随班就读工作的意义和目标任务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发展和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根据我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相关要求,到2020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8%以上,残疾少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要达到80%以上,只有在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才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二)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和正常儿童少年的教育融合,有利于培养残疾儿童少年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为融入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三)健全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保障。要健全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随班就读的师资配备、经费保障和资源教室建设工作。到2019年底,全市初步建立起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

二、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机制

(一)明确随班就读管理体制。随班就读工作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市、县、校三级管理与指导网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是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树立科学的融合教育理念,全面履行工作职责。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管理体制,统筹布局规划,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二)强化随班就读工作指导。常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市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与评估。各地要依托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应依托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各地要依托当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业务指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做好本区域随班就读工作的研究、指导、评估与服务工作。

三、做好随班就读对象的确认和入学安置

(一)明确随班就读对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象是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多重残疾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般应以残联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或评残机构评定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作为确定随班就读对象的参考依据,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按照国家《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标准进行检测评定。各班从2019年4月1日起进行排查,凡事符合条件的人员要进行登记,排查工作到4月4日截止。各班把登记汇总表交德育办。

(二)规范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学校要及时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籍,并报当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备案。随班就读学生因健康、治疗等原因转学、休学、复学,按照普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学校要为每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用以保存和记录随班就读学生残疾检测、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学业考查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文字、照片和音像资料。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案做到专人专柜保管,严格保密,在学生升学、转学时做好交接,毕业时上交当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统一保管。此项工作由涉及到的班主任完成。档案袋到德育办领取。

四、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一)加强融合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原则上执行普通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可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方法。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随班就读学生平等参与班级各项事务,培养积极的情感和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的教育,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校风和班风。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增加尊重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内容,更好地促进两者相互交流与融合。

(二)加强个别化教育。要制定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应便于操作、评估和监控。

 

                         政平小学德育办

                          2019年4月1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