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榜样引领促习惯养成(张裕琴)
发布时间:2019-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国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在《论人生》中也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在学生习惯养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成为了每个低年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能力较差,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大,但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经过多年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实践,我对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积累了一些经验。

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模仿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空洞说教的教育方式效果是不佳的,而榜样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1.教师——以身作则

入学前,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学校里,老师在孩子眼中就像家长一样,老师自然就成了孩子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已首先应该做到。想要让学生养成课前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品的好习惯,每次课前我也要做到整理好自己的讲台,准备好教具;想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环保意识,每次带着学生离开教室,我首先及时把教室的电灯关掉;在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之前,我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干净的手心、手背和指甲……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件件小事,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就会受到影响,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渐渐地也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和学生相处一个阶段后,我能欣喜地看到:每次课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品了;教室里有纸屑时,总有个可爱的小家伙捡起来;体育课或中午就餐前,你能看到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桌椅,只要学生离开教室,总有孩子抢着去关灯……老师以身作则,从一个个小细节入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好习惯。

2.同伴——激励进步

在班级生活中每个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比较亲近和要好的同伴,因此班级中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低年级孩子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受表扬的学生会得到更多同伴的亲近和羡慕,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正面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会很用心地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全班面前放大镜式的加以表扬,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如一次早操整队回班级的路上,我发现一个女孩子看到走廊上的灯还开着,她悄悄地踮起脚尖关了灯,孩子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着实让我感动,回到班级后,我马上在全班面前大大地对她表扬了一番,此后,“伸伸手,节点电”就成了我们班级的好习惯。

当然,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存在着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缺乏恒心的年龄特征,而教师也不可能时时提醒,事事处理,这就需要学生同伴之间相互监督,所以我在班级中设置了“成长岗位”,早读课领读员、图书管理员、饮水机负责员、个人卫生检查员、桌肚卫生检查员、地面保洁员……岗位的设置很细化,保证人人都是在岗,成长岗位设置以来,每个岗位上的小干部都非常负责,同伴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点点滴滴,慢慢进步,将最初的各种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和良好的习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