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榜样教育是一个关涉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发布时间:2014-02-18   点击:   来源:武进政平小学   录入者:张国锋

榜样教育是一个关涉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德育理论和实践要经常面对的重要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用人来建树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德育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榜样教育因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真实、生动、鲜活的特点,把抽象的道德形象化、人格化,以其直观、简捷、人性化的教育形式,融审美、情感、道德理论于一体,从学习主体的需求、感受、体验出发,将说教式、灌输式的德育形式衍化为由学习者内心仰慕而产生情感共鸣并主动效仿和内化榜样精神品质的教、学、做相统一的活动,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教育效果,成为德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换言之,榜样教育较之其它德育形式,其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榜样这一人格化的价值载体和生动的道德形象打动人和感化人,唤起人内心的情感、追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人积极求进、追求理想的愿望和热情,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相统一,达到以远大的理想鼓舞人、以先进的价值引导人、以优秀的事迹感染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的教育目的。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多元利益关系、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我国的道德建设与经济、文化的矛盾日益凸显,德育中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偶像崇拜的泛滥,使得榜样教育无所适从,表现出独语和前所未有的缄默情形。这些情况一方面容易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集体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因此,解决榜样教育理论的不适应性和实践中的尴尬困境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教育者面前。榜样教育已成为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命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本文认为,榜样教育是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发掘和探究,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德育的精神实质与价值追求,有助于深刻认识榜样教育在个体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原理,从而有效地指导榜样教育实践。因而,本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运用中西方关于榜样教育的基本理论,从多学科结合的视角,将理论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以及比较、历史、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阐释、实证分析、比较归纳、经验总结,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当代我国的榜样教育进行系统研究,以期阐明榜样教育在促进个体道德品质生成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方面的特殊意义,揭示榜样教育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探寻榜样教育的内在规律,进而为榜样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构建科学的榜样教育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在研究思路上,以榜样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如概念界定、功能作用、理论依据、社会基础、矛盾规律、运行机制等为,以榜样教育实践的发展流变为,通过横向考察榜样教育的理念、机制、内容、形式,纵向审视榜样教育的历史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得失,探析原因,研究对策,构建榜样教育的内容体系。
   本篇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阐释榜样教育的涵义,确定榜样教育的概念、本质和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榜样教育进行规范分析,阐明关于榜样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二章从多学科的角度阐述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社会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基本原理的释析,揭示榜样教育与其内在的必然的逻辑关系,为榜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借鉴。第三章对榜样教育的学习机制进行了解析,通过释析榜样学习主体的接受结构、榜样学习发生的形式与条件、榜样学习的过程,探究并阐明榜样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内化榜样品质的内部矛盾和规律,为榜样教育的有效实践和对策研究提供科学支持。第四章追溯和考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发展阶段榜样教育的背景、目标、内容、模式和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对榜样教育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多重原因,旨在为策略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和现实参照。第五章在前面学理释析、规律探究、实践省思和现实审视的基础上,对榜样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与思考,提出了榜样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对策。主要观点如下:
   榜样教育是重要的德育理论,也是德育实施和育人的重要方法,既有丰富、科学的理论内涵,也有长期而生动的历史实践。榜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表现为:榜样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标准是个体和社会致力于实现的价值追求,成为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较好选择;榜样教育为德育提供形象生动的价值载体和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成为德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即德育既可以通过榜样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时代规范,又可以按照榜样的人格精神这一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培育个体完善的人格。没有榜样教育的有效实施,德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反之,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原则的指导,榜样教育可能会步入歧途,或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榜样这一价值载体因其兼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手段等功能而成为榜样教育与德育的内在契合。
   榜样教育的涵义在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都必然涉及或无可回避。本篇论文在考察总结以往学者关于榜样教育观点的基础上,从辩证的观点出发,认为榜样教育与其它德育理论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我国的榜样教育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西方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发挥,崇尚榜样而不失自我,更为注重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在我国,榜样教育虽然提出要体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但更强调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在实现社会价值中体现自我价值。
   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激励和引导学习者自我内化榜样精神品质,生成自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和创新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榜样作为施教的价值载体是榜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元素。榜样教育因榜样这一价值载体自身的特性而在涵义的理解和施教过程等方面呈现出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德育中的榜样并非是泛化的榜样,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需要以道德价值的方式加以规范;德育中的榜样教育强调人格的重要性,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德性发展、品质提升、人格完善和行为创新;榜样教育的本质是学习主体自我人格的榜样化,或以榜样人格为指向的学习主体的再创造。从心理学看,榜样实际是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要求的反映。从人类实践活动和榜样的本质看,榜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内涵价值、品质、人格三个基本要素,先进的价值、卓越的品质、完善的人格不仅是榜样的特质,也是榜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榜样教育是以人育人的教育,即以榜样的价值引导人、以榜样的品质培育人、以榜样的人格塑造人。
   榜样教育伴随德育理论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模式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四个时期。由于榜样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社会需求等不同,榜样承载的道德、价值的涵义也不尽相同,榜样教育的模式也各有所异。虽然如此,榜样教育仍有某种继承和相通的关系。榜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榜样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过程,它总是和特定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相联系。目前,榜样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种:以教育者为绝对权威和主导的灌输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由选择模式、以主体间性为原则的对话共生模式。这些模式分别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相适应,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运行方法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不同的榜样教育模式各有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时期的榜样教育,很好地把握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所树立的榜样个性鲜明、品质高尚、深入人心、感人肺腑,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先进性思想,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其选择榜样和阐释榜样的具体做法,对现阶段榜样教育的实践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然而,先前的榜样教育借以实现政治目的的灌输模式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决定了其实施方式和教育效果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特别是在促进个体人格完善和个性自由发展方面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榜样教育在全面意义上的实现。
   当前多元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给榜样教育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榜样教育低效的现实表明,榜样教育在教育的理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的程序、路径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榜样教育作用的发挥,造成榜样教育低效和偶像崇拜泛滥的局面,而且还使群众对榜样和榜样教育的效力产生信任危机。究其原因,除了这一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外,由社会转型引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思想意识的深刻变化、传统德育观念的影响、个体多元化需求的扩张、榜样公信力的缺失、群众参与机制和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以及社会公正机制的不健全等也是造成榜样教育低效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榜样教育不以人为本,缺乏对大众文化生活、内心需求和切身利益的真正关怀,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德育的生活性、实践性本质。为此,本篇论文从完善榜样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设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总体思路是从宏观角度做出的思考,包括合理设定榜样教育目标、科学选树榜样、正确阐释榜样、优化教育过程、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以及创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等;具体设想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阐述,包括榜样教育的实施路径、实施原则、实施方法以及实施程序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政平街 电话:0519 - 86254570 邮编:21317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