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发言
五(1)班 王云枝
一、忽视了孩子心里的幸福感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问家长孩子将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孩子最重要的人格是什么?很多家长都无从回答,因为他们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忽视了他们心里的幸福感。自信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耐挫力可以保证一个人能走多远,这两点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十分重要的人格。家长应提高对孩子人才观的认识,了解孩子需要怎样的幸福生活。家长需要对其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二、平常心对待和要求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和要求孩子,一个健康,有教养,能自食其力的孩子就是成功的孩子,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树立这个思想以后,家长就不会万事包办,会淡化对孩子学习的要求,而注重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会参与精神的培养。此外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做孩子的朋友,知道他们的想法,真正尊重他们,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应该万事包办而应该帮助分析,多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选择,哪怕有弯路,也要尊重孩子,这是孩子应该真正学习具备的能力。俗话说“三年一代沟”,家长与孩子,由于年龄、认知上的差异,在沟通中总是存在摩擦,家长更多地应该充当“聆听者”的角色,适当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指责谩骂。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要予以重视,而不是随便敷衍。
三、家长不要主宰孩子
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问题家长。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家长主宰孩子。家长以孩子为中心,满足家长自己的心理意愿;第二,有所偏颇的教育理念,重身体关心、轻心理关注,重物质满足、轻精神关怀,重学校教育、轻家教责任;第三,貌似合理的思维逻辑。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竞争压力提前转嫁给孩子,赋予他们过大的学习压力,不惜以牺牲他们的童年为代价。
四、家长普遍患有“关爱强迫症”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时间长、范围大、最直接。中国家长普遍患有“关爱强迫症”,通常以“爱”的名义逼孩子吃很多补品,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血脂高血糖高。其次是思想强迫,总认为孩子还小,哪有什么思想,什么事都包办。这导致孩子思想不自主,世界观、价值观直接从家长那里继承。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所谓的“失败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普遍患有焦虑症,这些焦虑情绪或多或少影响到未成年的孩子,让他们承担了不属于他们年纪的压力。
我认为,家长首先要尊重子女独立人格,平等对待孩子,破除家长中心论、家长高位论、家长正确论、家长决定论;其次要和孩子平等交流、沟通,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第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不是一定要身居高位或事业有成才算人才;第四,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与时俱进,提升与子女交流的本钱。
我从青少年的角度,说说我们的想法和建议:1.希望大人们不要用否定性的词语来形容我们。请你们不要说我们自私,我们无药可救,我们没有未来等。你们可曾知道这样的词语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伤害;2.大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可是,真的是我们不愿意吗?你们真的给我们时间了吗?你们真的认真去听了吗?当我们在向你们说我们所喜欢的东西时,你们常说这有什么,这不对,还不如我们从前......你们有没有尝试去了解我们所喜欢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自然不再愿意和你们交流了。你们总是问我们学习怎么样啊?请你们多关注一下除了考试以外的事情;3.我们总是被教导怎么样取得成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怎么样面对失败,跌倒了要怎么爬起来,怎样做才可以不失掉自己的尊严,怎样处理自己的伤口。所以,当挫折到来时,我们不堪一击,我们慌不择路,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