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班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一起跟随着孩子跨入了三年级。两年来,我们风雨同舟,为了孩子呕心沥血。今天,我们又相聚一起,再次畅谈孩子的发展问题,相信,每一位家长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孩子的发展。
孩子升入三年级了,一切一切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广泛了,中年级的学习不同于低年级的学习,现在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就是阅读和写作了。而阅读则是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概况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有不少学生和家长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确实如此,如果说,数学有一条线,像直泻而下的瀑布的话,那么,语文就好比是茫茫无边而又深不可测的大海。孩子们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呢?怎样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后三年跑得稳、跑得快、后劲足呢?这就是我们共同要探讨的问题。我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因此,我将本学期的教学构想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为孩子寻找一条学习语文的快乐之路。
一、明确三年级的学习要求
(一)预习: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标小节号;②自学生字,要求写生字的音序、部首和扩词;③查字典解释生词的意思;④思考课后问题,将理解写在课文旁边(这叫批注);⑤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课文:①应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听写生字词;③摘录文中好词佳句;④背诵和默写精彩的句子,段落、古诗等。
(三) 作业:从我们发下去的作业本,家长们可以看出,三年级不但课程增加了,作业本也增多了。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每学完一课,需要完成的作业就有:《练习与测试》、《补充习题》、《习字册》、《新阅读与作文》以及抄写和默写生字词语、段落、造句等多种形式的作业。除此之外,学生们每周至少有1~2篇200字左右的周记或片断练习,每两个星期要完成一篇精心写成的作文。其中,《习字册》、《新阅读与作文》、写周记、抄写和默写生字词语、段落是家庭作业。写作文要先打草稿,草稿经反复修改后才可以誊写到作文本上。
(四)课外阅读:每天做完作业后至少读10分钟课外书,平时看书读报,每周做1-2次好词佳句摘抄。我们学校有《日有所诵》这本书。
二、关于写作
这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二点。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作文和语文水平发展。要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等等。
提高习作水平除阅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写好“两记”:读书笔记和周记。写读书笔记就是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它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所以要让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写周记也是一项有效的训练措施。周记形式灵活,内容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经常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周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
另外,我始终坚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孩子们作文刚刚开始起步阶段就应帮助他们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关于写字
中年级是孩子最能练出字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从铅笔字向钢笔过渡,能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相信是每个家长的乐事。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的是:别老是专门让孩子在某一个时间练字,而应该让孩子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每一次作业,甚至留个便条,都应该认认真真写好它。
四、送给各位家长朋友的几点温馨提示。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希望家长配合的是:① 督促孩子细致及时完成作业,并请家长检查孩子的字是否已经认真书写。② 督促孩子完成口头作业。语文和数学不一样,没有厚积是不可能有薄发。靠平时多读多积累。该读的读,该背的背,一定要一丝不苟要求孩子,毫不马虎和随意。③ 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
最后,想给家长朋友们提一点儿要求:① 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不要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打骂自己的孩子。② 教会孩子善于与人沟通。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要教会孩子用语言去化解矛盾,学会和别人沟通,并解决问题。③ 分享孩子的欢乐和痛苦。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好了奖励一顿肯德鸡,考差了恨铁不成钢,回家狠狠揍一顿。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看到孩子试卷的时候,别光盯着分数,希望你能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原因,找到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分享孩子学习中的苦乐,理解孩子。
总之,我们将和各位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们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而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苦累,我也会感到欣慰。
真诚感谢各位家长耐心的聆听。并希望各位及时地与我们联系、沟通。电话、邮箱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