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目标
“七、八岁的孩子的脸像花朵般的灿烂,心像水晶般的纯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诗句描写的那样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他们爱哭爱笑,情感直露。但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而多变。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他们活泼好动,但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他们有着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他们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班的同学,均可能成为朋友,而朋友关系很不稳定。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一、心理特点
(一)一般心理特点
1、 自我意识发展显著。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继续从自我中心时期向客观时期发展,这是一个逐步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而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则是非常显著的,他们在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及其评价的影响,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能力方面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但在自我概念的认识方面,他们还比较模糊,总是注重从自己的具体的外貌特征上进行描述,不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自我评价上,表现出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缺乏独立的见解。他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2、情绪多变而冲动。
低年级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学习活动的成败,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产生满足感,考试获得好成绩,会因为成功而喜悦。相反,如果学习不好,则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体会到痛苦、羞愧等各种情绪。除了学习之外,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3、意志力较差
小学低年级的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他们不善于仔细而全面地考虑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的特征,在遇到难度较大的活动时,比较容易采取放弃或半途而废的态度。
(二)学习方面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只要老师对自己比较关心,他们就很愿意接近老师,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由此而喜爱这位来势所教的科目。
(三)交往方面
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他们认为平有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他们还在探索与谁交朋友是比较合适的,但他们的择优标准又是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而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
(四)生活方面
低年级学生处于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他们虽有自立意识,但因年幼而显得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他们对于学习用品的整理、学习作息时间的安排等常常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帮助,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辅导目标
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系统的心理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的基本学习技能、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和智力品质,能在成人的点拨下展开思维;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的理解。同时,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适应,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喜欢过集体生活,初步建立人际关系,知道要讲礼貌,遵守游戏规则,初步形成分享意识和合作竞争意识,并为学生的情绪陶冶、个性塑造和品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控制能力,知道自己的某些优点,知道自己的一两点不如他人之处,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克服胆怯心理。
总的辅导建议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熟悉分组活动和集中活动的程序,掌握小品表演、故事评议等活动方式的要领。
|
|